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材料分析题篇
材料分析题篇
材料分析题2道,每题20分。共40分。主要考查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呈现形式一般会给出一段对实际生活中或活动中的案例,案例中隐含一个或几个有关的理论知识点。
在解答材料分析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步:看问题。从问题中可以明确知识点及要答的内容。就是看题干最后提出的问题,弄清考什么。
在审题之前,不妨先看看提问,了解考的是哪一个知识点,属于哪种题型等。经验表明,带着问题分析材料的效果比直接分析材料更好。找准知识点是解题和得分的关键。
第二步:审材料。根据问题要求的知识点去审题,在审题过程中使用画线、圈点将知识点一一对应。认真而仔细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审题可逐字逐句地阅读,同时画出关键词。
第三步:理逻辑。需要在正式作答之前,理清楚如何答题逻辑更清晰,拿分更高。大家在审题后应根据题干所提出的问题和给定的材料,思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回忆有关教育理论的概念或原理。有必要的话,可将有关知识点或原理列在纸质稿上。
第四步:完整答题。答题要注意列出其解答要点,不要遗漏。答题要做到完整准确,简明扼要。判题者工作量大,他的改卷形式是找点,大家只要答到“点”即可,无须过多的展开的赘述。此外,在答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内容时尽可能多实用专业语言,书面要整洁。
(一)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喜欢夸张。这种夸张表现在两个方面。
(1)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比如:“我家的花儿开得可大了”。
(2)与真实
①把渴望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常被误会成说谎。
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映。
【试题】
离园时,三岁的乐乐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乐乐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乐乐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乐乐“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
问题:乐乐妈妈说的话正确吗?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
【参考答案】
材料中乐乐妈妈的做法和说法是不正确的,材料中幼儿的行为是想象夸张性的表现,而乐妈妈没有尊重幼儿想象发展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混淆假象与真实
①把渴望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材料中三岁的乐乐渴望得到笑脸,才会这么告诉妈妈。
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材料中三岁的乐乐希望自己得到老师奖励的笑脸,才会这么告诉妈妈。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乐乐不一定是故意说谎,他可能看到别的小朋友得到了笑脸,然后想象自己也得到了笑脸,把自己想象出来的当做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乐乐妈妈责怪乐乐说玩是不了解情况,因而是片面的。
(二)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又称为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体性
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幼儿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
例如:“交通工具”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而“小汽车”这个概念较为具体,所以幼儿掌握“小汽车”这个概念比掌握“交通工具”这个概念要容易。
(2)形象性
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比如,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穿裙子的是公主等。
(3)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
(4)表面性
①幼儿只从表面理解事物,因而不理解词的转义。
②幼儿也难以理解“反话”。
(5)拟人性(泛灵论)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
(6)近视性
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情的后果。
面对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
①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和理解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②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丰富幼儿表象。
③通过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与家园协作,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④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的大胆想象和表达。
⑤利用游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等方式和提供数量充足,可操作的,多种形式的直观教育,提供幼儿实际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⑥利用适宜幼儿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抽象逻辑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