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中央颁布《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来,各地针对社区工作者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主要集中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培训教育和地方特色等方面。这些政策不仅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显著改善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环境和社会地位。
一、薪酬待遇提升
1、薪酬参照标准
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参照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并定期动态调整。例如,北京市怀柔区明确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不低于上一年度本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2、补贴政策
(1)北京:助理社工师每月补贴200-280元,中级社工师300-460元,高级社工师540-780元。工会会员还可一次性领取补贴,中级1000元,高级2000元。
(2)甘肃:兰州新区对持证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初级1000元/人,中级2000元/人。张掖市对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按助理社工师200元/月、社工师300元/月、高级社工师500元/月发放职业津贴。
(3)湖北荆州:一次性奖励初级500元/人,中级1000元/人,高级3000元/人。
二、职业发展空间扩大
1、晋升机制
各地建立健全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晋升机制,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例如,北京市朝阳区、青浦区等地通过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明确岗位等级和薪酬体系,提供晋升机会。
2、优秀人才选拔
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可优先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优秀的可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当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三、培训教育支持
1、培训资源
中央政策强调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各地纷纷推出培训计划。例如,北京市、上海市等地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
2、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部分地区试点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记录培训信息和证书,依托电子社保卡提供服务。
四、地方特色政策
1、北京: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明确薪酬待遇和晋升机制,提供补贴和培训资源。
2、甘肃: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动态调整社区工作者待遇。
3、湖北荆州:对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发放一次性奖励。
4、杭州萧山区:对初级、中级、高级社工师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