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社区工作者没有编制,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在考?答案是:社区工作者虽然没有编制,但仍然吸引大量年轻人报考,主要原因包括工作的稳定性、定向招录进入事业编制的机会、薪资待遇的提升以及相对较低的考试难度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具体内容跟着小编一起阅读下文。
1、工作具有稳定性
尽管社区工作者没有正式编制,但他们的工作相对稳定。合同到期后,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会续签,除非个人选择离职或犯下严重错误,否则可以一直工作至退休。总体来说,社区工作变动小,稳定有保障,离家也近。
2、定向招录,有机会进事业编
许多地区会特别针对社区工作者提供事业编制岗位,竞争相对较小。例如,北京市每年都会面向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广东省东莞、贵州省贵阳等地也有类似政策。这些政策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进入更稳定和更高待遇岗位的机会。
2024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到,要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
3、薪资待遇有保障
近年来,社区工作者的薪资待遇有了显著提升,许多地区会根据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动态调整薪酬。例如,上海社区工作者的平均薪资为11284元/月,且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还有年终奖等。这种薪资待遇的提升使得社区工作者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职业选择。
社区工作者一般都会由街道(乡镇)为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大多数地区还会办理住房公积金,有些还会缴纳企业年金。
不过因为每个地区的管理政策和财政状况不同,所以薪资待遇也会有所差异,大家在报考前还是要先了解清楚,不要盲目报考。
4、考试难度小,工作环境好
社区考试的难度相对较低,竞争比例较小,一般报考比例在十几比一,比事业编和公务员的竞争要低得多。此外,社区工作者的名声较好,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且工作时间弹性高,忙时忙、闲时闲,工作弹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