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地区都开始实行“三岗十八级”,将社区工作者岗位分为社区正职、社区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社区正职又分为7-18级,社区副职分为4-15级,一般工作人员分为1-12级。那么实行“三岗十八级”对社区工作者的好处有哪些呢?
一、薪资增长
首先,在实行“三岗十八级”后,很多地区社区工作者的平均薪资都上涨了不少。比如: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薪酬待遇,社区工作者每月平均工资由原来的约2500元提至约4500元,上涨2000元。
2022年,内蒙古阿左旗实施了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改革后,社区工作者待遇最高6817元/月、最低4417元/月,平均达4930元/月,较之前提高了1328元。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完善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完成城市社区工作者薪酬套转后,人均待遇每月提高约1900元。
二、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实行“三岗十八级”除了提升整体的薪资水平,让社区工作者的待遇问题更有保障外,还提供了多种提升岗位等级的方式,使得职业发展路径更清晰。
1、岗位晋升及工作年限累计
岗位晋升了,社区工作者的等级上限和下限就能相应提高。同时,各岗位的等级通常都是根据社区工作年限等进行划分的。工作年限越长,等级越高,对应的薪资待遇越好。
有些地区还会将工作年限和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只有年度考核合格或优秀的年份才可累计工作年限,一般累计3年可晋升1个等级。有些地区如果年度考核连续2年评为优秀的,可提前1年晋升1级。
2、学历提升
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社区工作者等级划分的重要因素。如果学历提升,岗位等级相应提高。或者取得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等学历或学位,可以折算社区工作年限。
比如,内蒙古包头市取得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生、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分别视同在社区工作3年、5年、7年;只取得学历或学位证书的,分别视同在社区工作2年、3年、4年。
社区工作者如果想要在职提升学历,可以通过自考、成教、网络教育、电大、函授、非全日制研究生等方式实现。这样既可以提升自我,还可以实现薪资的上涨,学习也会更有动力。
3、取得社工证
在一些地区,社区工作者的等级划分通常还与是否社工证的等级挂钩。通过社工考试取得证书后,可以提升相应的岗位等级,或者取得社工证并且被聘任在相应岗位后可以提升相应等级。
不过在大多数地区,社工证的价值是通过职业津贴或职称工资或专业技术等级工资的形式体现的,取得社工证后每月可以多领几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