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入的特点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含义
“介入”也称社会工作的实施、干预、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介入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性质和特点
1.有计划有目的;
2.干预是核心;
3.物质和精神帮助并重;
4.有短期和长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类
(一)直接介入
微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互动的服务,针对个人、家庭、小群体采取的行动。
(二)间接介入
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也称为是改变环境的工作。
(三)直接和间接综合介入
根据人与环境的理论,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注意:每年,考生重点是结合案例理解什么是直接、间接以及综合介入。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介入行动的原则有6个: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一)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
(2)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能力。
①了解现有资源。服务对象的资源系统包括正式服务资源系统和非正式服务资源系统。
②进行转介。进行转介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征得服务对象同意:二是向要转介的机构出具正式的转介信和相关的转介资料,说明情况;三是进行转介后跟踪服务。
③资源倡导。当服务对象所需资源缺乏时,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资源经纪人和倡导者的角色,将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
④增能。增能的技巧包括:协助服务对象识别和善用自己的长处,用积极的自我形象代替消极的自我形象;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意识,了解与他们有关的资源系统;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共同争取权益。
(二)进行危机介入
危机介入的技巧包括: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2)帮助服务对象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其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介入目标要现实,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
(4)担任教导角色。当服务对象功能逐步恢复时就可以结束介入行动。
(三)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四)调解行动
进行调解介入时,社会工作者要做到:一是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二是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三是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五)运用影响力
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
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1)能够识别谁是“有影响力”的人。
(2)具有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的技巧。
(3)具有说服和游说的、令人信服的陈述和表达技巧。
(4)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
2.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的目标
社会工作者在协调服务时要掌握下列原则:
(1)团结不同专业的服务人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2)了解各方的不同观点,协助建立共同目标。
(3)识别各专业的长处和差别,划分职责。
(4)与各方沟通情况,为有效协调打下基础。
(5)协调前广泛收集资料,提高碰头会效率,减少协调成本。
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发展创新服务和资源时要留意:
(1)控制规模,使之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
(2)争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
(3)设立必要的组织以承担工作。
(4)社会工作者角色依计划性质而定。
4.改变环境
(1)环境介入和改变的人手点:空间和时间;关系。
(2)促进社会环境变迁的方法:自然助人者介入、网络促进、建立互助小组、技术训练。
5.改变组织与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
社会工作者从内部改变组织时,应运用如下技巧:
(1)在了解评估机构的基础上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2)全员参与。
(3)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法推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