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网为广大考生整理出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西方心理咨询跨文化比较:
一、心理咨询中国化问题中出现的矛盾
1、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矛盾:人本主义强调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以提高人的自尊、自爱和自助能力为其首要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浓厚的家庭观念及其反对突出个人的主导思想相冲突。
2、心理冲突社会化与病理化的矛盾:在西方,将心理咨询看作是解除自身烦恼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多人将心理咨询过程看作是一个了解、自我享受的过程成为社会发达的标志。在中国,则是以医学模式来认识人的心理冲突。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前者是平等;后者是医患关系。
4、自我暴露与好面子心理的矛盾:文化差异。
5、指导与不指导的矛盾:国外,要求咨询人员尽量在谈话过程中尽量不对来询者提出任何直接的建议与劝说。它还力图通过认真的倾听与不断的提问来积极启发来询者独立地思考其当前面临的问题。而中国,来询者期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直接的指导与教诲,而不是被动的倾听与提问。否则易于将咨询者对他的尊重当作无能的表现。
另外,还有判断与不判断的矛盾。
6、偶发性与持续性的矛盾: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谈话过程,而不是一两次的偶发性谈话。它需要时间来培养咨询人员与来询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沟通。它是咨询人员对来询者施加影响的关键。
7、个人咨询与集体咨询的矛盾:如治疗小组,对于人的自我暴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有些困难。
8、中立性与报恩性的矛盾:
核心在于文化差异、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矛盾。
西方心理咨询模式在中国社会普及中的4个突出矛盾:
一、权威性与非权威性的矛盾
西方:平等交流。
中国:期望值高、指点迷津;或者无主见、无能力。
二、判断与非判断的矛盾
西方:自我探索、情绪释放。
中国:个人观点;自身经历。
三、指导与不指导的矛盾
西方:对方去思考、自助。
中国:多给予具体指导
(社会、文化因素)
四、方向与无方向的矛盾
西方:多听寡言、无固定的谈话程序。
中国:开放式的谈话会使来询者不适、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与作用。
分析:运用非指示性心理咨询方法遇到许多来自中西方文化与社会差异的问题。
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矛盾冲突:
西方:个人中心主义三不主义
中国:修身养性与自我克制
中国社会化过程的特点:依赖性训练;顺从训练;谦逊训练;自我克制训练;自我满足训练;惩罚选择;羞耻策略;家庭中心;多重家长。
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模式启发式心理咨询:
启发来询者进行积极思考与咨询者的适当指导相结合应是中国社会推行心理咨询的最佳模式。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与心理咨询力求强化的自主与自助能力的主导思想不谋而合。
2、启发思维强调有效的学习是“启”与“发”的结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过程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使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互磋商。
应遵循三条原则:
1、指导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原则。
循循善诱;求“启”“发”意。
2、引导与尊重自我相结合的原则。认同其体验;引导其现有思想与行为方式的缺陷与不足,以求新的更完善的思维方式,进而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悦纳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3、指导与个人努力相结合的原则。对来询者的不断深入的自我探索予以不断的指导与及时的肯定与赞许。
注重来询者独立思考与咨询者积极引导之间的互促作用。它将心理咨询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谈话过程,而不是一、二次偶发性谈话活动。除对来询者某些具体指导外,但更多的是两者对来询者的问题共同探讨与分析。另外,不全盘否定非指导性心理咨询,而在于有选择地继承。其它,不将来询者的问题看作是纯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表现,而是将其看作是个人成长与人格完善过程中的问题。这种非病理学的认识方法不仅大大发扬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也增强了人们对健康人格重要性的认识。
以上内容就是希赛网心理咨询师频道为您整理的中西方心理咨询的异同,更多信息请持续关注希赛网心理咨询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