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知识点:认知发展

责编:卢思颖 2019-09-02
资料领取

希赛网为广大考生整理出相关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给在备考中的考生提供到帮助。

一、研究轨迹

皮亚杰于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心理学。

1、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

“图式”概念源于康德的“先天图式”。但皮亚杰不是先天论者,而是持构成论(constructivism)观点。

2、结构主义对皮亚杰影响很深

结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

3、“同化”、“顺应”概念来自于生物学。

4、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如“自我中心倾向”。

5、用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来描述儿童的智慧活动。

1920年在比纳实验室从事儿童推理标准化工作,对儿童标准答案背后的认知(思维)过程更有兴趣: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心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将认识论的传统问题移植到儿童心理学中来,着手通过实验加以解决。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

二、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

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因为心理机能的发展决定于智慧。

三、智慧发展的阶段

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1、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一直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

第二分阶段(1~4、5月)

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

客体一直性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

第五分阶段(1~1.5岁)

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尝试错误期”。

第六分阶段(1.5~2岁)

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

2、前运算阶段

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两个小阶段:

(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

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

象征:与象征物之间有明显相似之处,

符号:与被表达物之间无客观上的相似,但主观上有紧密联系,如语言。

主要智慧特点

自我中心(egocentrism)

不可逆性

直觉性

泛灵论(Animism)

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Causality)

自我中心言语

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

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

现象学因果关系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

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

3、具体运算阶段

获得了守恒性

群集结构的形成

运算: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

守恒性

可逆性

系统性

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AA

B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A与B一样大小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不守恒)

“一样大”(守恒)

物质守恒(7~8岁)

长度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AA

B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守恒)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不守恒)

“一样大”(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A两块叠在一起B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不守恒)

“一样重”(守恒)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

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

“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

“一样高”(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群集结构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体。

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的特征。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具体运算阶段:总结

认识大多数仍限制于此时此地的具体客体和关系。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命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具体的、单一的命题)

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念(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发展阶段观点总结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五、皮亚杰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1、认知发展能否加速

学前儿童能否表现出具体运算能力

2、认知发展具有领域一般性(domain-generality)还是领域特殊性(domain-specificity)

领域一般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不同领域的任务中均使用相同的认知结构,因此发展阶段涵盖广泛的认知领域

水平滞差(horizontaldecalage)

致力于探寻解释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机制

领域特殊性

儿童独立地习得关于特定知识领域的知识,如数、空间或温度等。关于某个领域的习得(或认知发展),并不总是导致另一个领域习得的增长(或认知发展)。

许多认知能力只能专门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信息,人类的许多认知能力具有领域特殊性

六、简评

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

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偏好甚于对认知发展过程的具体表述和解释

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几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能考吗

如何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

2020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

ACI心理咨询师补考期限最长是多久

2020年ACI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重组卷汇总(五套全)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