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接纳
2、自我决定
3、亲社会行为
4、正功能
5、和谐社会
7、社会支持
8、社会工作督导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2、简述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增强权能理论的基本假设。
4、社工在动员群众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5、简述“在社区照顾”与“由社区照顾”两者的异同。
6、团体督导有哪些优缺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实例,分析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2、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社会服务机构应如何提升机构的公信力。
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结果评估
2、自我概念
3、社会救助
4、危机干预
5、社会性别
6、理性情绪治疗法
7、矫正社会工作
8、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2、简述家庭干预的一般技巧。
3、简述抗逆力的表现形式与构成要素。
4、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5、残疾人社会康复的主要内容。
6、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及老年社会工作的注意事项。
三、论述题(20分)
1、试论述三个关于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并结合家庭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简要的分析。
四、案例分析题
服务对象情况:小云,女,10岁,父亲在天津打工3年多了,今年9月转到天津某小学的四年级就读。
是由:性格内向,难以适应新学校的环境,加之母亲在河北保定打工,不在身边,父亲工作忙碌,对小云疏于照顾,经常逃学。
求助希望:班主任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帮助小云,让她尽快地融入新学校的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帮助服务对象制定一个个案服务辅导计划,需要说明辅导计划所采用的理论模式、辅导目标、主要的辅导技巧和辅导阶段。
{#page#}
南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
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接纳
接纳就是接受案主这样一个人,接受他的优缺点和言行举止,而不去批评或怀疑他。
2、自我决定
自决在实践上被认可为案主自由地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利和需要。
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
4、正功能
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肯定是正面的、支持的、整合性的是正功能;
5、和谐社会
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7、社会支持
即来自个人所在的社会网络或互动的社会系统的支持。
8、社会工作督导
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是由机构内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服务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其服务质量的活动,可以在一个小组中实现,也可以一对一的基础上实现。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一是价值理念。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2、简述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它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是对认知和行为理论所存在的缺陷的一种批评和发展,但却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拼凑。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机制的影响。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
3、简述增强权能理论的基本假设。
【答】:增强权能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2)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3)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4)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5)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4、社工在动员群众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时会不自觉地把教育的重点过分集中于少数居民带头人身上,或将时间花在提供服务和社会行动方面,忽略了广大群众的动员和教育。而实际上,群众的教育和动员也是社区工作的目标之一,因为这样可以加强整体居民对改善环境的关注,有利于提升居民的互助精神。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建立了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的基层动员网络,形成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运行体制,其在宣传和教育方面的高效率,也得到了普遍肯定。社会工作者在动员群众的过程中,可以多利用家庭访问、个人影响以及一些壁报、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居民关心共同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
5、简述“在社区照顾”与“由社区照顾”两者的异同。
【答】:“在社区照顾”指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开展服务。即有需要外来照顾的服务对象,在社区服务机构、住所接受专业人员的照顾。“由社区照顾”指由家庭、亲友、邻里、志愿者所提供的照顾和服务,其核心是动员社区资源,由亲戚朋友和居民协助提供照顾。两者的不同主要为服务主体不同、服务方式不同。
6、团体督导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1.对每一位被督导者的服务个案,都会有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不同观点的碰撞,而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以矫正单一督导可能产生的偏见和盲点。
2.被督导者可以有机会向其他被督导同事学习如何处理他们的服务个案,可以有机会聆听、分享和学习其他被督导同事处理各种案主问题时的工作经验。
3.团体方式可以提供机会进行充分的角色扮演。
4.节省时间、经费和专业人力。
缺点:1.每位被督导者接受督导的时间不足,无法对细节进行讨论。
2.被督导者有较多机会隐藏和忽视自己的问题,被督导者也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与他人竞争。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实例,分析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答】:通过将社会工作引入社会管理领域,可以创造一个与政府工作衔接,又相对独立应对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及特定机制和网络,从而改变政府单一管理的行政化局面,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1)社会工作具有多方面的社会管理功能。
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涉及个人或集体(家庭、协会、社区等等)如何帮助个人、群体或社区增强它们发挥社会功能的能力,以应付环境或生活情景的需要,创造适宜于实现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发展介入可以发挥传统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管理实践中不能凸显的优势。首先,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服务他人、社会互助和倡导民主。其次,以社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转型过程中,正在兴起的社区、学校、家庭、医务、老年、残疾人、救灾、贫困救助、流动人口服务等方面的社会工作,为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完全可以发挥社会工作的社会保障功能。最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工作是一项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核心价值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通过专业社会问题,可以减少因问题激化而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有助于社会稳定,而社会工作注重协调社会成员和群体的利益的原则,在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层面上可以达到社会和谐,构建一个正常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
2、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社会服务机构应如何提升机构的公信力。
【答】:公信力是指社会服务机构对社会负责和对社会的一种交代,具体是指社会服务机构对其使用的公共资源的流向及其使用效果进行社会交代的过程,包括财政交代、政治交代、专业交代、服务交代和行政交代。作为社会服务机构,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公信力,不断的为树立社会公信度。所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运作,即必须说明经费是否合理地运用于服务项目。二是服务和活动与组织使命和宗旨保持一致。使命和宗旨是机构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开承诺,其具有较高的价值取向。三是财务与信息的透明化。四是规范的治理结构。要通过适当的治理机构来保证机构的主要管理者不会损害公众的利益。
{#page#}
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结果评估
结果是指介入行动最终完成的形态
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它是在成长逐渐过程中形成的,特别是受到早年成长体验的影响。
3、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4、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是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5、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指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6、理性情绪治疗法
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于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因此它以人的观念、思想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思想,达到改变沮丧情绪的目的使人产生更积极与负责任的行为。
7、矫正社会工作
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念的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8、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以家庭为对象而实施的心理治疗模式,它主要通过改变家庭结构和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方式,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使得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发展和家庭和谐。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1)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2)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基础之上。(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4)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
2、简述家庭干预的一般技巧。
在家庭干预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技巧影响受助的家庭成员,以推动受助家庭成员发生积极的改变。其中常用的干预技巧有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和再标签等。
(1)观察技巧是指运用系统记录实际行为表现的方式,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改变的状况,从而帮助受助家庭成员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行为的有效性。(2)聚焦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收窄注意的焦点,将受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以便对问题做出深入的探索,保证服务介入活动的效率。(3)例子使用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例子向受助家庭成员解释、描述和转递重要的信息和想法,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困难解决的不同途径和经验,并且舒缓受助家庭成员的压力。
(4)再标签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受助家庭成员以往的消极态度和认识,从而促使受助家庭成员产生新的、积极的行为。
3、简述抗逆力的表现形式与构成要素。
抗逆力的表现形式常规:亲社会行为-遵从、认同,被社会接纳、认可非常规:反社会、反主流-挑战常规,受成人指责、排斥。
抗逆力的构成要素一是外部支持因素: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二是内在优势因素:完美的个人形象、积极乐观感。乐观感可以培养,主要取决月如何看待逆境,若看做暂时的,就能乐观应对逆境。三是效能因素: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目标订立。提升抗逆力训练应从三个要素入手分别进行。三要素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
4、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1)资源连接(2)推动居民参与(3)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5、残疾人社会康复的主要内容。
答:①用法律、 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②保障残疾人的生 存权利③帮助残疾人消除社会上、 社区中和家庭中的物理性障碍, 创造无障碍环境, 为残疾 人的生活起居和享受社会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④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并激励 残疾人自强自立,建立起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⑤为残疾人的自身发展提供帮助, 使其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⑥帮助残疾人获 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⑦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6、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及老年社会工作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特点:老化是其最显着地特点,包括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老化。
老年社会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问题。 2、自我意识与督导。
三、论述题(20分)
1、试论述三个关于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并结合家庭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案:(1) 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为家庭社会 工作构建了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的观点:
①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系统,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②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 也是挑战。 ③因 “问题” 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就是家庭 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 家庭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每一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 庭成员去面对, 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因此, 在家庭发展比较脆弱的阶段就容易出 现问题,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 孩子开始上学等。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正确评估家 庭成员在不同家庭发展阶段的需要提供基本的逻辑框架, 也为社会工作者协助家庭成员解决 (3)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沦也是家庭社会工作经常运用的理论之一,它把家庭放在 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 微观系统是指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 它 对个体的影响最直接、最频繁,构成个体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像家庭就是这样的微观系统,是家庭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生活场所。中观系统是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对儿童来说,家庭和学校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中观系统。外部系统是指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例如,家庭所在的社区。宏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它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微观、中观和外部系统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反映社会的道德标准。这四个系统环环相扣,形成影响家庭以及家庭成员发展的完整的系统。
四、案例分析题
服务对象情况:小云,女,10岁,父亲在天津打工3年多了,今年9月转到天津某小学的四年级就读。
是由:性格内向,难以适应新学校的环境,加之母亲在河北保定打工,不在身边,父亲工作忙碌,对小云疏于照顾,经常逃学。
求助希望:班主任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帮助小云,让她尽快地融入新学校的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帮助服务对象制定一个个案服务辅导计划,需要说明辅导计划所采用的理论模式、辅导目标、主要的辅导技巧和辅导阶段。
答:个案辅导计划
1、理论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小云的发展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的成长过程。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小云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辅导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具体目标:
⑴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案主尝试着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学会融入集体和学校当中。
⑵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学会正确的、积极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
⑶促进与案主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巩固和加强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逐步转变父母对为案主的“刻板印象”,尽量为案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3、主要的辅导技巧:(1)直接治疗技巧:社会工作者直接对案主直接进行辅导和治疗, (2)间接治疗技巧间接治疗是社会工作者借助第三方或者是通过改善外部的环境来达到间接影响、帮助案主的目的。
4、辅导阶段
(1)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2)分析小云所面对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与小云确定个案工作辅导所要达到的目标。
(3)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第一、改善亲子关系,促使其父母加强与孩子交流。第二、培养交往意识,帮助改善人际关系。第三、用老师的爱去温暖她孤独的心。
(4)评估。与案主一起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发现案主发生的明显变化和取得成效。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硕士招生考试信息的同学请点击关注注册>>>希赛网社会工作者频道<<<,这里将为你带来更新,更全的资讯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