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真菌的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局部作用
1)选择剂型
水疱型——选择无刺激性的溶液或乳膏剂;
间擦糜烂型——可先用温和的糊剂或粉剂使局部收敛、干燥后,再用乳膏等其他剂型;
鳞屑角化型——可选择乳膏、软膏等剂型(可封包)。
2)选择药物
外用药物 | 代表药 | 用法/疗程 | |
抗真菌药 | ①咪唑类 | 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异康唑、舍他康唑、奥昔康唑、卢立康唑 | 可每日1~2次外用,一般疗程需要4周 |
②丙烯胺类 | 萘替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 | 每日1~2次外用, 一般疗程2~4周 | |
③其他 | 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 | 每日1~2次外用, 一般疗程需要4周 | |
④角质剥脱剂(松解剂) | 水杨酸、苯甲酸、冰醋酸 | 主要用于鳞屑角化型 |
*环吡酮胺——是近年来外用抗真菌药物研究的热点。
作用:该药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兼具抗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及抗炎的作用;
适用于:很适合治疗易继发细菌感染的趾间型足癣((间擦型足癣)。
2.系统药物治疗
系统药物 | 剂量 | 疗程 |
伊曲康唑 | 200mg/d | 水疱型和间擦糜烂型1~2周; >>鳞屑角化型2~3周; >>甲癣:需每月服1周、停3周,并连续治疗3个月 |
特比萘芬 | 250mg/d |
注意:特比萘芬乳膏(☆☆☆☆☆)——儿童禁用。
3.联合治疗
口服+外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可以缩短疗程、降低费用、提高患者依从性。
外用A+外用B:可选择抗真菌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如咪唑类+丙烯胺类药物等。
历年考题举例
1.患者,男,35岁,近日出现足趾间皮肤瘙痒、水泡样皮疹,宜选用的药物是
A.酮康唑乳膏
B.甲硝唑栓
C.雌三醇乳膏
D.硝酸咪康唑栓
E.氯康唑胶囊
【答案】A
【解析】手足真菌感染外用药物可根据皮损类型选择不同的剂型,如水疱型可选择无刺激性的溶液或乳膏剂型;间擦糜烂型可先用温和的糊剂或粉剂使局部收敛、干燥后,再用乳膏等其他剂型,因此型皮损保持局部干燥非常重要;鳞屑角化型可选择乳膏、软膏等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