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IP交换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先进的ATM(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技术和普及的IP(互联网协议)技术的交换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关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保持对QoS(服务质量)的支持。以下是关于通信IP交换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IP交换技术概述
IP交换技术通过融合ATM交换技术和IP技术,实现了对数据流的高效传输。它基于IP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可以被看作是IP路由器和ATM交换机的组合体,其中ATM交换机去除了ATM信令和路由协议,并受IP路由器的控制。IP交换技术提供了两种主要的信息传送方式:ATM交换式传输和基于hop-by-hop方式的传统IP传输。
二、IP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
IP交换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对用户业务流进行分类,并根据业务流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传输方式。对于持续时间长、业务量大、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用户业务数据流,直接采用ATM交换式传输,利用ATM虚电路进行高速传输;而对于持续时间短、业务量小、突发性强的用户业务数据流,则使用传统的分组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
三、IP交换技术的主要模型
实现IP与ATM融合的模型主要有重叠模型和集成模型两大类:
重叠模型:在重叠模型中,IP运行在ATM之上,IP选路和ATM选路相互独立。系统需要IP和ATM两种选路协议,使用IP和ATM两套地址,并要求地址解析功能。这种模型使用标准的ATM论坛/ITU-T的信令标准,与标准的ATM网络及业务兼容,但存在网络扩展性不强、不便于管理、IP分组传输效率较低等问题。
集成模型:集成模型只需要一套地址和一种选路协议,不需要地址解析协议。它将逐跳转发的信息传送方式变为直通连接的信息传送方式,因此传送IP分组的效率高。然而,它与标准的ATM融合较为困难。一些典型的集成模型包括Ipsilon公司的IP交换、Cisco公司的标记交换、IBM的ARIS和IETF的MPLS等。
四、IP交换机的结构
IP交换机的结构通常由IP交换控制器和ATM交换器两部分构成:
IP交换控制器:实际上是一个运行了标准的IP选路软件和控制软件的高性能处理机。控制软件包括流的判识软件、Ipsilon流管理协议和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等。流的判识软件用于判定数据流,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方式。
ATM交换器:去除了ATM高层信令(AAL以上)、寻址、选路等软件,并具有GSMP(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处理功能的ATM交换机。它的硬件结构与传统的ATM交换机相同,只存在软件上的差异。
五、IP交换的工作过程
IP交换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封装与传输:在系统开始运行时,IP数据分组被封装在信元中,通过默认通道传送到IP交换机。
存储转发与流判识:当封装了IP分组数据的信元到达IP交换控制器后,被重新组合成IP数据分组,在第三层按照传统的IP选路方式进行存储转发。同时,流判识软件对数据流进行判别,以确定是否建立ATM直通连接。
建立ATM直通连接:对于需要建立ATM直通连接的数据流,IP交换控制器会分配一个空闲的VCI(虚电路标识符),并向上游节点发送改向消息,通知上游节点将属于该流的IP数据分组在指定端口的VC上传送到IP交换机。
转发与连接管理:在ATM连接上建立后,属于该数据流的信元就会在ATM连接上以ATM交换机的速度在IP交换机中转发。同时,IP交换控制器通过GSMP消息与ATM交换器进行连接管理、端口管理、统计管理、配置管理和事件管理等操作。
六、IP交换技术的优势
IP交换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高效性:通过对用户业务流进行分类和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IP交换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灵活性:IP交换技术能够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和协议,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
可扩展性: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需求的增加,IP交换技术能够灵活地扩展网络容量和功能。
QoS支持:IP交换技术能够提供对QoS的支持,确保关键应用程序的数据能够得到及时的传输和处理。
综上所述,通信IP交换技术是一种结合了ATM交换技术和IP技术的高效、灵活的交换技术。它通过对用户业务流进行分类和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实现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并提供了对QoS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