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绝大多数的电信网络骗术都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获取信息后,骗子便利用掌握的信息,通过拨打诈骗电话、发送诈骗短信等方式与目标对象建立联系,以各种理由引诱目标对象上钩。()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绝大多数的电信网络骗术都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获取信息后,骗…”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应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的情形有()。

A.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的

B.发送诈骗信息3000条以上的

C.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

D.拨打诈骗电话300人次以上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66条规定“其他严重情况”,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A.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B.拨打诈骗电话一千人次以上的

C.发送诈骗信息两千条以上的

D.拨打诈骗电话两千人以上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电子化方式发送虚假信息,对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郑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短信,称张某手机银行即将失效,需重新验证。张某信以为真,按短信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又将收到的编号为135423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后张某发现,其实是将135423元汇入了郑某账户。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郑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B.郑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C.郑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郑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论处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近期,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以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被人利用涉嫌贩毒、走私、洗钱,或者信用卡透支消费等违法犯罪,需要将银行卡内现金转入“安全账户”的电信诈骗案件多发。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司法机关绝对不会电话办案

B.所有司法机关绝对不会设立“安全账户”

C.所有司法机关绝对不会打电话要求群众转账

D.应按照对方要求到柜员机把钱存入安全账户保障资金安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利用人们遭遇意外打击后大脑的短暂空白期,操控事主转帐汇款的骗术属于()诈骗。

A、馅饼类

B、亲情类

C、震撼类

D、信息类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警方根据多年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的工作经验,总结提炼了“三个凡是”防诈骗口诀。“三个凡是”的内容是()。

A.凡是自称行政、司法部门来电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B.凡是未经认证的网站发布购物、购票信息的都是诈骗。

C.凡是陌生人的来电都是诈骗。

D.凡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要求转账、汇款至陌生人账户的都是诈骗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不属于涉嫌诈骗的是()。

A.自称国家机关人员拨打某同学电话称“您涉嫌重大犯罪”

B.中国移动10086发短信通知某同学电话话费余额不足

C.用电话指挥某同学通过ATM机转到所谓的“安全账号”

D.以某同学个人信息进行恐吓威胁要求事主打“封口费”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移动积分兑换话费发什么到10086下列不属于涉嫌诈骗的是()。

A.自称国家机关人员拨打某同学电话称“您涉嫌重大犯罪”

B.中国移动10086发短信通知某同学电话话费余额不足

C.用电话指挥某同学通过ATM机转到所谓的“安全账号”

D.以某同学个人信息进行恐吓威胁要求事主打“封口费”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

A.冒充公检法诈骗

B.冒充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各类机构工作人员诈骗

C.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招嫖等各种形式进行诈骗。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依据2011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具有()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266条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A.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B.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C.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D.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下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