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弃考数据分析与解读
近年来,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考研”)的弃考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历年考研弃考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研的竞争态势。
一、院校弃考情况
1. 深圳大学
- 2019年:准考考生16,019人,实考14,090人,弃考率为12.04%。
- 2020年:准考考生22,689人,实考19,162人,弃考率为15.54%。
- 2021年:准考考生19,726人,实考16,047人,弃考率为18.65%。
- 2022年:准考考生25,929人,实考21,295人,弃考率为17.8%。
- 2023年:准考考生22,752人,实考16,761人,弃考率为26.3%。
2. 北京大学
- 法学院2019年报考人数约4,241人,弃考人数约1,019人,弃考比例约为24%。
3. 上海交通大学
- 2023年报考人数约8,744人,实考人数约6,000人,弃考比例约为30%。
4. 上海财经大学
- 2019年网报14,083人,实际参加考试12,649人,弃考1,434人,弃考率超过10%。
5. 安徽工业大学
- 2021年考研硕士网报人数3,610人,实际确认人数3,334人,弃考率约为8%。
二、省份弃考情况
1. 辽宁省
-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97,365人,缺考人数12,174人,弃考率约为11%。
2. 广东省
-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26.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21.3万人,参考率81%,弃考率高达19%。
-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约12.4万人,缺考人数约1.6万人,弃考率约为10%。
3. 陕西省
-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16.8万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14.32万人,参考率85%,弃考率约为15%。
三、弃考原因分析
1. 学习压力过大
- 原因描述:长时间的高强度备考会给考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部分考生面对巨大压力可能感到无法承受,进而选择放弃考试。
- 解决办法: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状态。
2. 目标不明确
- 原因描述:部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动力不足,最终选择放弃。
- 解决办法: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树立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
3. 外部干扰因素
- 原因描述:家庭、工作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考生的备考状态,导致弃考。
- 解决办法:提前与家人和同事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外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