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中南大学2024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责编:张雪丹 2023-10-07
考研资料领取

一、培养目标

我校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推免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接收计划

我校硕士推免生接收计划为2600名左右,其中专业型学位硕士推免生接收人数一般不低于1150人。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2.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4.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考生需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仅采集信息,不需要缴费及确认),同时于10月20日前将相关证明材料交至研招办审核。

四、招生专业

除工商管理硕士[1251]、公共管理硕士[1252]、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125601]、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045101]、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045203]之外,我校其他学术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相关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优先接收报考专业型学位相关专业的考生。此外,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参加推荐免试的学生一般不得跨学科门类报考(即报考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与本科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相同)。若学生跨专业领域报考,应具备所申请专业大学本科阶段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并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仅接收全日制临床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学位仅接收全日制口腔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

3.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专业必须为非法学专业。

4.报考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专业必须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5.教育[0451]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五、工作安排

1.考生提前登陆 “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简称“推免服务系统”),完成注册及个人信息录入,2023年9月29日至10月20日完成网上志愿填报以及接受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和待录取通知。

考生如报考我校,请在“推免服务系统”开通第1天网上报名,二级单位尽快组织复试,并向复试合格的学生发待录取通知。考生应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待录取,否则视为放弃。

2.我校分批次审核申请信息,本着先申请先审核的原则,择优选拔,额满为止。

3.复试录取基本要求

(1)复试着重考察学生科研创新潜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科的认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外语水平、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素质。

(2)各二级单位制定复试实施方案并对外公布。每批次拟录取名单按复试总成绩高低排序决定,并确定拟录取专业。拟录取考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后,录取专业将无法更改。

(3)各二级单位根据申请学生情况及时遴选、分批次组织复试。复试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其他事项由各二级单位确定。

(4)学生复试时应提供本人有效二代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学生证、科研成果等材料(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获得专利、获得学术科技奖项、承担课题或者其他具有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

4.二级单位向复试合格的学生发出待录取通知。考生应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待录取,否则视为放弃。确认待录取后,即为我校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生。各二级单位待推免接收工作全部结束后,将《复试情况表》复印件交研招办,原件由各二级招生单位保存3年。

六、奖助学金

为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建立了基于绩效考核及能力评价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校级企业奖学金以及研究生助学金。各项奖助学金具体的发放比例及标准以研究生入学当年的奖助学金政策为准。

七、其他事项

1.申请人必须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虚假报名信息或申请材料,将取消拟录取资格。

2.按教育部要求,我校拟录取的推免生名单将在研究生院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学生对公示名单如有疑问,应先以书面形式向二级单位提出,二级单位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对二级单位回复有异议者,可向学校研招办提出申诉。

3.因故自愿放弃硕士推免生,须于2024年3月31日之前以书面形式向我校相关二级单位和研招办提出。

4.咨询电话:0731-88876806。

原文链接:https://gra.csu.edu.cn/info/1012/39453.htm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