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建建筑教材已经发布,希赛网为考生整理了2024年一建建筑教材变动对比,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以下为部分内容,2024年一建建筑教材变动对比完整内容请考生下载本文附件查看。
2024年一建建筑教材变动对比
一、整体变化
(1)框架变化
14章45节→13章52节
(2)页码变化:
由438页变化为384页,页码减少了54页。
(3)幅度变化:
1)整体变化:50%左右;
2)实质性内容变化:20%左右。
3)组成变化:
由技术-管理-法规变成了技术-法规-管理
二、新增章节
(1)第一篇:
1)施工技术第一章排版顺序变化,子节由 14 节变为了 16 节。
2)新增:
建筑设计程序与要求;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楼梯和电梯基本构造要求;
变形缝构造要求;
常用施工脚手架;
室内与外墙防水工程施工;
智能建造新技术。
其中技术部分 1-3 章合并为一章内容。
(2)第二篇:
施工管理新增章:
建筑工程企业资质与施工组织;
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
工程施工智能监测技术应用。
原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合并,商务管理内容进行了删减。
(3)第三篇:
法规与标准新增:
建筑设计及质量控制相关规定;
绿色建造的相关规定。
2024版一建建筑教材 |
第1章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 |
【修改】 |
一、建筑物的分类 |
1.民用建筑 |
①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可分为住宅类居住建筑和 |
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如宿舍类建筑和民政建筑)。 |
②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
公共建筑包含教育、办公科研、商业服务、公众活动、交通、医疗、社会民生服务、综合类等场所的建筑。 |
【新增】 |
1.建筑设计程序 |
1)方案设计 |
2)初步设计 |
3)施工图设计 |
4)专项设计 |
【新增】 |
1.1.3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
1.室内光环境 |
2.室内声环境 |
3.室内热工环境 |
4.室内空气质量 |
【新增】 |
1.1.4 建筑隔震减震设计构造要求 |
5.建筑消能减震措施 |
(1)-(15) |
6.建筑隔震措施 |
(1)-(11) |
【删除】 |
1)沿建筑物四周,在勒脚与室外地坪相接处,用不透水材料(如C20 混凝土、毛石)做地面排水坡(沟), |
使雨水、室外地面水迅速排走,远离基础。 |
2)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 |
(4)墙体与窗框连接处必须用弹性材料嵌缝,以防风、水渗透。窗洞过梁和外窗台要做好滴水,滴水 |
凸出墙身不小于60mm;在其下端做有效的滴水处理,防止窗下墙的污染。 |
(5)女儿墙:与屋顶交接处必须做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为防止女儿墙外表面的污染,压檐板上 |
表面应向屋顶方向倾斜10%,并出挑不小于60mm。 |
【删除】 |
(6)非承重墙的要求: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 |
1)轻钢龙骨轻质板墙隔撞击声时,应在轻钢龙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之间加弹性阻尼材料。 |
2)轻质材料墙体隔空气声较差,作为分户墙和外墙时厚度应不小于200mm。 |
3)轻型砌块墙在高度3m 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交接和转角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沿高度 |
方向每500mm 加不少于两根直径6mm、长度不小于1000mm 的钢筋。 |
【新增】 |
2. 电梯的设置 |
(1)设置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应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民用建筑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及尤障碍电梯。 |
(2)电梯设置规定: |
①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电梯台数不应少于2 台。 |
②建筑内设有电梯时,应设置至少1 台无障碍电梯。 |
③电梯井道和机房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时,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
④电梯机房应采取隔热、通风、防尘等措施。 |
【删除】 |
四、门窗的建筑构造 |
(五)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构造的基本要求 |
(6)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 |
钢质普通型防火卷帘(单层)耐火极限为1.5〜3.0h; |
钢质复合型防火卷帘(双层)耐火极限为2.0〜4.0h; |
无机复合防火卷帘(多种复合材料)耐火极限为3.0〜4.0h; |
无机复合轻质防火卷帘(双层,不需水幕保护)耐火极限为4.0h。 |
【删除】 |
四、吊顶装修构造 |
(二)顶棚分类 |
(1)直接式顶棚:直接对土建结构进行装饰的顶棚。 |
(2)悬吊式顶棚:悬吊式顶棚(简称吊顶)目前可分为暗龙骨吊顶和明龙骨吊顶两类。 |
吊顶由吊杆、龙骨、面层组成。吊杆的主要作用是承重;龙骨一般由主龙骨、次龙骨和横撑龙骨以及各种连接件构成的单层或多层网状体系组成;面层结合灯具、风口、喷淋头、烟感、消防报警、广播、检修口等设备末端合理布置,达到装饰室内空间的效果。 |
【删除】 |
(三)基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 |
(1)填充层是在建筑地面上起隔声、保温、找坡和暗敷管线等作用的构造层。 |
(2)隔离层是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
(3)找平层是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
【新增】 |
1.2.7 变形缝构造要求 |
1.变形缝设置 |
2.变形缝的分类 |
3.变形缝的设计、选用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