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不仅可以了解历年考试范围、考试难度以及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也可以帮助考生进行自我检测,有助于对自身的复习状态进行检验。希赛网整理了2017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希望能大家带来帮助。
(文后附PDF版可供打印)
2017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不同法学流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法学派强调人定法高于自然法
B.历史法学派主张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C.社会法学派倡导法学应当关注法律现实的多种面向
D.分析法学派认为法学应当研究法与道德的内在关系
【答案】C
2.下列关于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华法系体现礼法结合的精神
B. 大陆法系是在德国民法典的基础上产生的
C. 英美法系是以美国法为基础,以英国法为主导发展而来
D. 法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各国法律的外在形式和本质特征
【答案】A
3.下列关于法律继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律继承与法系的形成之间没有关系
B. 法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
C. 法律继承是指不同法律之间相互继受和影响
D. 法律继承仅体现本国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的延续
【答案】B
4.甲影楼为乙拍摄婚纱照,后擅自将乙的婚纱照卖给丙杂志社做封面,乙得知后,与甲和丙交涉未果,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和丙侵犯了乙的肖像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关于此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法院与乙的关系是诉讼法律关系
B. 法院甲、丙的关系是绝对法律关系
C. 甲和乙在诉讼中的关系是纵向法律关系
D. 甲和丙因照片使用产生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
【答案】A
5.“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关于这句话,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生而自由,因此自由与法律无关
B. 自由意味着人可以从事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C. 法律以保障个人自由为价值和目标
D. 若没有法律的保障和约定,自由便荡然无存
【答案】D
6.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保证公正司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B. 提升司法公信力要求法院在裁判前必须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C. 提升司法公信力升必须推进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D. 提升司法公信力需要检察权、审判权与执行权高度统一
【答案】A
7.甲因琐事与乙发生冲突,将乙打伤。甲赶紧打120电话,并随救护车将乙送往医院,乙被诊断为轻伤,经及时救治痊愈出院。甲支付了乙的医疗费等费用。事后,甲未被追究法律责任。根据上述材料,甲被免责的原因是( )。
A. 有效补救免责
B. 立功免责
C. 协议免责
D. 自助免责
【答案】A
8.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辩证推理是通过法官的主观想象获得合理裁判结论的推理过程
B. 美英法系一般采用归纳推理,不用演绎推理
C. “类似案件,类似处理”是类比推理的基本要求
D. 演绎推理的大前提通常是法律事实
【答案】C
9.下列关于法律论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律论证与法律解释、法律推理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
B. 法律论证的过程主要是协商过程,不包含逻辑推理
C. 法律论证的融贯性要求裁判过程中价值与事实相统一
D. 法律论证结论的可接受性与司法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
【答案】C
10.某市的城市规划方案频繁变更,导致一些企业的房地产项目无法按计划正常进行。该地方政府违反的执法原则是( )。
A. 讲究效率原则
B. 诚实守信原则
C. 正当程序原则
D. 比例原则
【答案】B
11.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B.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要求将道德统一到法律中来
C. 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是指一切法律活动都应当交给全体公民来完成
D. 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就是要拒绝移植和借鉴其他的制度和经验
【答案】A
12.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法治思维是实体思维而不是程序思维
B. 法治思维需以合法性判断作为其核心内容
C. 法治思维主要是立法机关采用的思维方式
D. 法治思维是一种认识思维而不是实践思维
【答案】B
13.下列关于守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不违法犯罪
B. 守法的内容就是全面行驶法定权利
C. 守法的主体不包括无民事行为的人
D. 守法的范围包含宪法、法律及风俗习惯
【答案】A
14.王某发现当地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遂将收集的证据交给电视台。电视台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当地政府为此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认定报道反映的问题属实,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该事件涉及的法律监督形式包括( )。
A. 社会舆论监督、政党监督和行政机关监督
B. 权利机关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C. 人民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行政机关监督
D. 社会组织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答案】C
15.我国刑法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关于该法条中包含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
B.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C. 法律后果和行为模式
D. 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答案】B
27.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
B. 民资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C. 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均须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得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答案】C
28.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乡镇政府可直接设立村民委员会,报县政府批准( )。
B. 户籍在本村但不在本村居住的外嫁女,可以参加本村的村委会选举
C. 村民委员会可以制订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并报乡镇政府备案
D. 乡镇政府领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答案】B
29.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人民法院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一律公开进行
B. 较高人民法院院长得连选连任,不受任期限制
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上一级人民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D.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答案】D
30.根据现行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关于宪法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均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B.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认为司法解释同宪法相互抵触,可予以撤销
C. 公民认为地方性法规同宪法相抵触,可向全国人大书面提出审查要求
D.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答案】A
31.《左传》载,“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其中“贼”指的是( )。
A. 掠人之美
B. 杀人无忌
C. 贪以败官
D. 寇攘奸宄
【答案】B
32.根据《周礼?秋官?司刺》的记载,西周法律规定,定罪量刑时须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该规定是( )。
A. 三赦之法
B. 三刺之法
C. 三宥之法
D. 五过之疵
【答案】C
33.春秋时期,私人编修法律的事件是( )。
A. 子产“铸刑书于鼎”
B. 赵鞅“铸刑鼎”
C. 邓析造“竹刑”
D. 屈原制“宪令”
【答案】C
34.《法经》中规定对博戏行为进行处罚的篇目是( )。
A. 《杂法》
B. 《网法》
C. 《盗法》
D. 《具法》
【答案】A
35.秦简《法律答问》记载:“甲小未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偿稼。”依照该解答,秦律判断责任能力的标准是( )。
A. 智识
B. 身高
C. 年龄
D. 财产
【答案】B
36.西汉文帝刑制改革中,取代斩左趾的刑罚是( )。
A. 劓
B. 弃市
C. 城旦春
D. 笞五百
【答案】D
37.根据现有史料考证,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以大理寺卿为官名的朝代是( )。
A. 西晋
B. 北齐
C. 隋朝
D. 唐朝
【答案】B
38.根据《唐律?杂律》的规定,监临主司以外的其他官员“因事受财”构成的犯罪是( )。
A. 坐赃
B. 受财枉法
C. 受财不枉法
D. 受所监临财物
【答案】A
39.典卖契约是一种附有回赎条件的特殊类型的买卖契约。宋朝法律规定,以原价赎回标的物的最长期限( )。
A. 10年
B. 20年
C. 30年
D. 40年
【答案】C
40.元朝统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中央机构是(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宣政院
【答案】B
41.明太祖朱元璋为“防臣下揽权专擅,交结党援”而增设的一项新罪名是( )。
A. 阿党罪
B. 左官罪
C. 腹诽罪
D. 奸党罪
【答案】D
42.清朝创立的发遣刑,其适用的对象是( )。
A. 犯强盗罪的民人
B. 犯杀伤罪的军人
C. 犯徒罪以上的文武官员
D. 犯徒罪以下的旗人
【答案】C
43.在清末变法修律中,法理派和礼教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法典的修订原则产生了激烈争论,学界称之为“礼法之争”。下列选项中,法理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张之洞
B. 劳乃宣
C. 刘坤一
D. 沈家本
【答案】D
44.中国近代以来首次确认无过错责任的民事法律文件是( )。
A. 《钦定大清商律》
B. 《大清民律草案》
C. 《民律第二次草案》
D. 《中华民国民法》
【答案】D
45.人民民主政权时期,在解放军区的刑事立法中创设的新刑种是( )。
A. 管制
B. 拘役
C. 没收
D. 罚金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46~63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6.在环境保护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有关法律向社会公众、环保组织、希赛网学者征集对该法的修改意见。此举体现的立法原则有( )。
A. 民主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便民性原则
D. 平等性原则
【答案】AB
47.下列关于人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 只存在个体人权,不存在集体人权
B. 人权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C.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D. 人权具有超时代性,所以人权价值数与本源性价值
【答案】ABD
48.下列关于我国法律职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较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是首席大检察官
B. 法官的职责之一是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或独任审判案件
C. 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工作人员
D. 狭义的法律职业从业者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教学研究人员四大类
【答案】AB
49.某法院在当地一所大学对被指控犯组织考试作弊罪的被告人依法进行审判,并做出有罪判决,很多学生参与旁听。在此,法律发挥的规范作用有( )。
A. 预测作用
B. 教育作用
C. 评价作用
D. 强制作用
【答案】BCD
50.对于法与经济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 在封建社会,法律对经济没有什么影响
B. 古罗马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古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
C. 法律可以为经发展提供保障,但有时也会阻碍经济发展
D. 当代中国法律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对市场经济的引导、促进和保障等方面
【答案】BCD
51.关于不同法律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宪法与物权法是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
B.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
C. 公务员法与律师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D. 我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答案】ABD
52.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下列人员中,在就职时应当进行宪法宣誓的有(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长
B.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C.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计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全权代表
【答案】ABD
53.根据现行宪法,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城市土地属于所有
B.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C. 土地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D. 可以依照法律或者法规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赔偿
【答案】AB
54.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限制基本权利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B. 限制基本权利时需要严格遵守比例原则
C. 限制基本权利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
D. 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内容明确,使其可以成为公民行动的合理预期
【答案】ABCD
55.根据我国地方组织法,下列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B. 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由主席团主持
C. 县人民法院院长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D. 乡人大主席负责召集下一次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答案】ABC
56.根据我国宪法和国籍法,下列关于国籍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张某出生在中国,其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法国人,张某具有中国国籍
B. 中国公民李某公派德国学习期间生下赵某,赵某具有中国国籍
C. 杨某为工作人员,其可以加入外国国籍
D. 秦某加入了加拿大国籍,其可以保留中国国籍
【答案】AB
57.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任职期内不得具有外国居留权
B. 特别行政区检察长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C. 特别行政区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全部属于所有
D. 特别行政区一直性居民和非一直性居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AB
58.甲省乙市是设区的市,乙市政府依法制定公布了《乙市环境保护办法》,下列有关该办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该办法应当报国务院、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B. 该办法与环境保护部的规章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C.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该办法的规定不适当,应当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撤销
D. 如该办法与省政府规章不一致,应适用省政府规章
【答案】ABD
59. 西周统治者为维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权组织制度,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原则有( )。
A. 嫡长子继承
B. 小宗服从大宗
C. 亲贵合一
D. 选官时“任人唯贤”
【答案】ABC
60. 正式规定“官当”制度的律典有( )。
A. 《九章律》
B. 《新律》
C. 《北魏律》
D. 《陈律》
【答案】CD
61.唐初创建了市舶制度,制定了中国历史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对外商贩至中国的部分货物,官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下列属于应抽取实物税的货物有( )。
A. 丝绸
B. 瓷器
C. 龙香
D. 沉香
【答案】CD
62.清朝民事立法中,民事主体地位发生了一定变化,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表现为( )。
A. 允许良贱通婚
B. 废除匠籍制度
C. 雇工人的地位有所改善
D. 部分贱籍豁免为良
【答案】BCD
63.下列关于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劳动立法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
B. 实行安全生产防护
C. 雇主可以自行开除工人
D. 雇主安排加班应征得工人同意
【答案】ABD
三、简答题(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4. 简述法律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答案】法律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联合国宪章》是世界共同遵守的基本规范。《联合国宪章》是迄今拥有缔约国最多的一项国际公约,与《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其他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一道构成了国际法治的基本构架,具有了“准宪法”的性质。
2、国际法的许多任意性规范成为强制性规范。一般国际法强行规范的地位得到确立。
3、国际司法机制正在强化。安理会的地位明显加强,国际法院的作用也在强化。国际刑事法院可跨越主权的界限对某些犯罪行为实行管辖。
65. 简述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答案】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66.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其历史意义在于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为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虽然在形式上并不十分完备,但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共和政体的诞生,宣告废除帝制,因而具有进步意义,并成为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础。
四、分析题(67~69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67.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62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该法实施后,各地媒体仍然不断曝光网络外卖乱象。一些网络平台未能严格执行新规,无证餐厅成为外卖网站上热销大户。
针对这些现象,主要存在三种观点。观点一:外卖食品网站和外卖APP是新生事物,仍在不断发展,法律规定过于具体并不明智;观点二:虽然食品安全法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义务有明确规定,但网络平台客观上无法做到对每个网络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和许可证检查,该法缺乏可行性;观点三:该规定本身是合理的,目前法律未能有效实施,主要原因是行政监管不到位,如果加大监管力度,该法还是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
请运用法理学相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应出法具有哪些局限性?
(2)三种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案】(1)法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而不是。“徒法不能以自行”,制定好的法律,需要合适的人正确地执行和适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另外法律的实施还需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如果他们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缺乏自觉遵守法律的思想道德风尚和习惯,法律也不可能有效地实施。法总是十分依赖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主要因素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执法机关的工作状况、各级领导干部及普通公民的法律观、传统法律文化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62条没有被有效执行,是因为执法机关执法的不到位,也是因为社会成员缺乏自觉遵守法律的思想道德风尚和习惯。
(2)我同意第三种观点,《食品安全法》第62条规定本身是合理的,网络食品交易平台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这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法律未能有效实施,主要是因为行政机关执法不力。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讲求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保证政令有效。(同意其他观点的,言之有理的,可适当给分)
68.1993年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修宪建议,形成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2383名全国人大代表签名,以代表提案的方式向会议主席团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议案”。会议主席团将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和该“代表修宪议案”合并成一份宪法修改案,交付大会表决。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3条至第11条。
请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及法律,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权向全国人大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有哪些?
(2)全国人大表决宪法修改案与法律案,在通过程序上有何区别?
(3)我国修宪实践中,对宪法的部分修改采用过哪些方式?
【答案】(1)根据宪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大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全国人大表决宪法修正案和法律案,在通过程序上的区别是:宪法修正案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我国修宪实践中,对宪法的部分修改采用过改变或者增加条款的方式。
69.“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高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理断。”
——【明】朱元璋:《教民榜文》
根据上述材料,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明初处理民间词讼的诉前程序是什么?
(2)若违反这些程序,当如何处理?
(3)明初设定此种程序的意义何在?
69、【答案】(1)明初处理民间词讼的诉前程序是经过申明亭受理和调处。若经申明亭调解仍不愿和息,始可向官府起诉。
(2)若违反这些程序,则不管案件是否真实、有理,先将起诉人杖断六十,然后将案件仍发回申明亭理断。
(3)明初设定此程序的意义在于通过申明亭对百姓施行教化,调处纠纷,以稳定统治秩序。
五、论述题(70小题,15分)
70.“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请论述良法的标准,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打造良法。
【答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要求:在形式上,重要的社会关系必须有法律调整;法律规范必须明确、肯定、具体,具有可诉性和可操作性;法律体系应当结构严谨、内部和谐、内容完备,各部门法之间、各种不同渊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要彼此衔接、和谐一致。 在内容上,立法必须体现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原则。权利保障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利与义务相一致。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的所有价值目标都可以归结为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公民自由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对权力的法律限制本身就是对人权的有力保障。
要形成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为此必须做到: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我国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进一步形成完善的、科学规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
(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二)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希赛网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加快推进反腐败立法。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贯彻落实总体安全观,加快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