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受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管理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山东省电子工业学校,是山东省创建最早的电子信息类院校。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向社会输送第一届专科毕业生,2013年被确立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5年,软件技术专业与山东师范大学进行专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3+2”)。
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占地近千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校园规划科学,设计精致,环境优雅,建有千兆校园网,数字化校园初步建成。设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工程系、管理与应用外语系、基础部等系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977人,教职工437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69.16万元,馆藏图书80余万册。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15个,校外实习实训场所136个。
紧扣电子信息产业链设置专业,特色鲜明。目前开设38个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及紧密型相关专业30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体,以机电技术和商务信息服务技术为两翼”的专业格局。拥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3个央财支持专业,建有20门省级精品课程。牵头开发了山东省2个五年一贯制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牵头制定了山东省五年一贯制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是山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
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教师素质提升、考核评价、职称聘任晋升和鼓励在校内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充实教师数量,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综合水平。已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高技精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6人,其中,高级职称103人、“双师型”160人。有工信部“行指委”1人、“专指委”3人。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程序设计类、电子商务教学团队等3个省级教学团队,软件教研室等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徐新艳老师等省级教学名师。教师多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斩获佳绩。
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坚持“集团+联盟,专业+产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组建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了4个专业建设联盟。与浪潮、海信等156家重点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全部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有企业参与制定;引入企业资源,与中兴通讯共建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形成科研与教学协同步发展;与齐鲁软件园、华为等26家知名企业(园区)共建订单班38个;与山东华芯、LG等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36个;与浪潮集团试点现代学徒制办学;在山东浪潮商用系统有限公司建立“厂中校”。
加强技能竞赛管理,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出台了《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校、省、国”三级竞赛机制,形成了“每个专业有竞赛、人人都参加”的局面,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2006年以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44项。其中,一等奖41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44项。2014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2015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团体一等奖和“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团体二等奖。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率稳居前列。毕业生整体上一直供不应求,专升本的比例居同类学校前列。良好的专业素质使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创业精英,并且已经涌现出一批IT业界的领军人物。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与麦可思合作,启动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显示:2013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7.2%,比全国高职院校高出3.9个百分点,“就业率、薪资水平、就业现状满意度、自主创业比例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
大力实施“励志助学工程”,实现资助育人。进一步完善涵盖“奖、助、贷、补、勤、减”和新生“绿色通道”等的“6+1”奖助体系;认真做好国家、省、学院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各种资助使50%以上的学生受益。继2009年以后,2012年再度被评为“山东省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经过37年的科学发展,学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等表彰和荣誉。连续11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是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回首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学校将以创建示范性高职院为引领,进一步转变办学观念,完善办学条件,深化办学内涵,健全办学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打造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特色名校、IT强校、示范性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