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有着“天鹅项下的珍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美誉的哈尔滨市,是隶属于哈尔滨市政府的一所重点服务地方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2002年,经哈尔滨市政府批准,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市建设职工大学、哈尔滨市财贸职工大学、哈尔滨市职工轻工学院、哈尔滨市科技职工大学、哈尔滨市机电职工大学和哈尔滨机电工程学校等七所院校合并组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学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相当于本科211院校)。2012年,学院荣获中华职教社授予的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4年,学院荣获国家“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学院以创建全国领先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目标,对办学方向、办学定位进行四项顶层设计:一是将培养目标定位为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养优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高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是将办学思想定位为“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坚持教学与服务并举;三是将办学模式定位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工场”模式,建设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四是将校园文化定位为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引领,有机融合地域产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现代大学精神和制度文化。学院的校训是“修德、塑能、创新、致远”。学院倡导“德高、善教、会做、能研发”的教风和“自律、乐学、善思、会创造”的学风,定位并培育“以工为主、工服结合、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学校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现代服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等7个学院,以及公共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部、体育教学部等3个教学部。设有192个实训室(基地),其中包括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1个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图书馆共有藏书76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727人。其中教师402人,教授39人,副教授14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42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333人,占专业专任教师的93.8%。学院实施“师德培育”、“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实践锻炼”、“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四项工程计划,打造“德高、善教、会做、能研发”师资队伍。现有省级教学名师、新秀、能手1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分委会委员7人,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委员20人。王长文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人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1人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称号,12人荣获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学院荣获2个省级师德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开设50个专业,现有高职在校生981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6000人(含合作办学)。学院适应我省实施“五大国家级战略规划”和“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规划”,哈尔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需求,围绕服务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693专业建设工程。建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软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6个国家级重点专业,物流管理、环境艺术设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注册会计师)、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脑艺术设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9个省级重点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3个院级重点专业,带动50个专业全面发展。打造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现代服务、会计金融、艺术设计等七个特色专业群。形成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以工为主、工服结合”的专业格局。学院坚持有限的学历教育与无限的社会服务并举,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具备以下培训资质:外交部和教育部授予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工信部授予的全国服务外包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的全国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商务管理师职业培训基地、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的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认证机构、商务部授予的全国电子商务师鉴定培训机构、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33个工种鉴定)、哈尔滨市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哈尔滨地铁集团员工培训基地。学院每年开展电工、土建证取样员、市政工程从业人员、模具设计师、质检员、建筑监理工程师等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约3万人次。开展电气实验员、装饰美工、电子设备安装工、印制电路制作工、电气设备安装工、机械设备安装工、装配钳工、焊工、车工、数控车工、汽车修理工、测量工等职业资格鉴定5000余人。学院注重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以来,获得专利115项。科研立项195项,是“十一五”期间的2.2倍,其中完成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项目102项,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展MCU片内程序校验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粮食仓储管理、储存系统建设项目、自动剪切生产线中智能定长切割系统、北斗双模卫星定位车联网智能影音导航系统、成品轴承清洗涂油生产线、超薄电子玻璃激光曲线切割工艺、基于光谱分析的便携式食品有害残留物快速检测仪等科研项目,累积实现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到款额2385万元,为企业创造产值3012万元。学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境外引智培智”计划,与韩国建阳大学、京畿科学技术大学、大邱工业大学、交通大学签订协议,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人物形象设计3个专业开展合作办学,在韩留学生22名,其中6名学生进入本科学习,3名学生申请研究生继续深造。引进德国哈勒手工业协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体系及“汽车机电服务技师”等国际通用证书考证课程,引进国际焊接学会(IWS)“国际焊接师”考证课程,培养掌握国际标准的汽车和焊接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每年选派1名院领导、40-60名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选派30名管理干部赴香港理工大学培训,提高干部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学院注重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开展校园艺术节、书香哈职、阳光体育、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举办理论沙龙、道德讲堂、引航讲坛等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办SYB创业培训班、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举办“金点子”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组织4000名学生成立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践行青春使命,用爱心回报社会。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共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114项,其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国家教指委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9项;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4项。学院每年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85%以上,人才落地率80%以上,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多次被评为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美国“社区教育”、英国“现代学徒制”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探索创新具有学校建设工场化、校企合作实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职业培训规模化、技术产品商品化、运营管理企业化等特征的中国特色“教学工场”模式,引进地区重点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正在建设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5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现代服务、艺术与设计、会计金融、食品与医药等八个“教学工场”,涵盖60个以上专业。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对俄科技与文化交流基地、民用航空培训基地、城镇化农民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培训基地、企业技术研发服务基地、下岗再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培训基地、社区教育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园区建成后每年将为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2万名应用型本科、高职、中职院校在校生提供实训实习和创业就业共享服务,为教师提供技能实践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发服务和员工培训服务,面向社会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10万人次。学院探索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和教育发展基金会,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合作,创建“哈职股份”,对园区进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