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更多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位于荆州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600亩。学院拥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40%,楚天技能名师近20人、省级以上民间工艺传承大师30余人。学院开设有工艺美术品设计(楚式漆器工艺等方向)、刺绣设计与工艺(楚汉刺绣设计与工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护理(健康养老)、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学院是人社部认定的全国28所职业训练院之一,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湖北省科技孵化器和湖北省广告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为学生建有学习传统文化的3A景区——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也是学生实行互动式传习与场景化教学的场所。学院还建有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医学护理(健康养老)实验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等实习实训场所。学院以“工匠精神荣耀中国造”为历史使命,通过对学生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就业和创业”两大本领;具备“个性化、人文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四种素养;具备“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五种能力。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院立足荆州,服务湖北,辐射全国,围绕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智造技艺服务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意人才。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打造“美而精”的特色大学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依托校内文化教研所——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的引领,融合文化技艺传承与专业技能教育,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定位“创意型传习大学”升级大学教育模式,以服务产业升级、引领中国创造为价值导向,打造一所世界一流、体现文化传承之美的创意型大学;整合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创业职教集团和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三方资源,融合产业、教育、科研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造一所引领产业发展、培养技艺精湛的创意型专才的特色大学。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系统设计学院办学定位、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与传播非遗文化,促进民间手工技艺的研发与活态传承,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研习非遗手工技艺的积极性,为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手工技艺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二)办学定位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为主体,重点建设以民间传统工艺类专业为特色的专业体系,坚持高、中职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与各类职业培训并举。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增强办学活力。立足荆州,面向湖北,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办成非遗技能传承个性鲜明,湖北知名,全国有影响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行业发展需要,按照规模适度、质量一流、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目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院办学育人的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依托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将学校建成一所民间传统工艺类专业为特色,专业结构合理、教学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校园环境优雅、育人气氛和谐、办学社会效益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省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二)具体目标1.办学规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8000人,社会培训 20000人次。2.专业建设针对荆州市建设发展目标,对接服务产业升级需要,学院专业设置增加至30个,建设省级特色(骨干)专业3个,校级特色(重点)专业10个。3.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院的办学规模,专兼职教师稳定在50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0%以上;校外兼职教师稳定在200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聘请楚天技能名师8名,建设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培养3名省级名师,8名市级名师,30名校级名师, 30名校级专业带头人。建立大师工作室30个,引进各类大师(工匠)100名。4.课程和教材建设建成2~4门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程,20门左右校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程,30门校级优质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校本特色教材20部,教师主持或参与编写国家和省部级“十三五”规划教材10部。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长江流域民间工艺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校级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校中厂”2~3个,6.科研与社会服务建设1~2个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完成5项市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占10%左右。年均培训量达4000人次,年均技能鉴定达2000人次。7、学生管理与就业坚持以关爱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中心建设,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建设30 个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8.图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中外期刊杂志征订500种以上,总藏书量达50万册,电子图书、期刊等资源存储量达到2TB。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建成千兆双核心网,外接入带宽独享1GB以上,形成覆盖校园各大楼、各楼层的可管理网络体系。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部署5个以上职能管理系统,同时,构建全校基础数据库,建成多系统集成查询平台。9.学院文化建设塑造学院品牌形象,形成具有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学院文化,提升学院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打造中国首个非遗工匠特色小镇。10、建立诊断改进机制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认真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推动学院全面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使学院质量保证制度更具操作性,质量保证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内部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三、“十三五”发展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保障十三五期间,学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对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学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学院应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为依据,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努力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精品课程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打造崇尚劳动光荣,德以修身的学校文化氛围,不断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2. 深入进行“产教融合,学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新常态”要求,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以打造省级、院级品牌专业为着力点,建成省内先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面向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配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创新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到十三五末,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3.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建设。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基本覆盖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建设覆盖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新课程开发;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程建设,并实现共享;积极参与国家或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学院校企合作部整合资源,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力争让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结合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场景式、模块化、体验式、讨论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平台,提高教师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5.完善大师工作室制度,培养技能精英。以现有大师工作室为基础,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师工作室及其管理制度,采用多种形式,引进各类大师(工匠)100名。不断完善大赛培训和选拔机制,将大赛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发展,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完善院级、省级、国家级竞赛选拔机制,引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到十三五末,教师教学技能获省级以上奖项10项,学生技能大赛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完成非遗工匠特色小镇建设。6.健全教材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批品牌专业主干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建设核心课程立体化教材,形成国家、省和学院的三级精品教材体系。7.不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合理确定中职、高职的人才培养规格,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到十三五末,建设中高职衔接专业5个,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5部。(二)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1.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制定和完善《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德教育制度,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师德建设;加大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力度,激励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坚持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2.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建教师发展中心,加强教师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更新,完善教师考核的形式、内容和评价方式;分批选派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教师培训基地、大中型企业进修与深造;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十三五”期间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建立名师的培养机制,有针对性的遴选一些中青年教师作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的培养对象,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使他们能够快速成长为教学名师;选拔一批教学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学院重点培养对象,争取更多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梯队,为学院未来发展积蓄人才。3.专业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遵循专兼结合的原则,按专业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每个专业至少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5~7名骨干教师、聘请5~7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数据库,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将兼职教师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4.高层次人才引进。学院将继续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方面的政策,建立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促使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引进一批满足紧缺岗位需要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以及双师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以人才推动教改和科技创新,以教改和科技创新驱动学院内涵发展。(三)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服务产业能力1.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要求,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能力要求,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延伸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合理布局,形成更加鲜明的专业特色,带动全院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2. 推进品牌专业建设,构建特色专业群。依托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以及创意产业发展,坚持培育和发展民间手工艺、新能源汽车技术、健康服务工程为龙头,其他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形成国家、省、学院三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构建特色专业群。3. 围绕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切实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长效机制;校内实验实训要建立开放式管理平台,实现实训资源开放共享;按照学校、系部及专业群(大类)三个层级统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习基地跨学系、跨专业共享使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完善系部实习实训管理考核评价。(四)深化产教融合步伐,创新办学体制机制1.探索和实践新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行业组织。2.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培养与行业、产业相配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3.强化服务社区功能。加强面向社区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研究,大力开展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在行业中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创新能力;根据行业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等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承担在职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争取每年培训4000人次以上。(五)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应用水平1.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做好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校园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等方面继续发展,确保基础设施的发展满足支撑应用不断升级的要求。2.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提升在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等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对学校主要业务的大部分覆盖。3.大力发展信息资源的建设、集成和有效利用。推进数字图书资源,数字教学资源等信息资源建设,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六)扩大继续教育领域,服务终身学习社会1.继续办好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教育,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加强继续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构建社会继续教育开放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及时掌握继续教育的发展动态,根据学生需求,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专升本、专接本、特色自考、网络与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成人本科教育学历班;根据社会需求,做好成人专科继续教育。2.抓好企业员工培训,完善学校终身教育体系。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技术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扩大继续教育的规模,为社会(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构成的培训网络,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为行业企业进行各类专项技能培训和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制造技术和服务理念等的普及工作,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十三五”期间,社会培训超过20000人次。(七)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多元化培养人才开展与境内外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采取长短期外出考察、学术访问、合作研究、研修学习等方式,派出教师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接受技术培训和双语教学能力培训;充分利用学院的品牌和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交流,以交流、游学等方式招收外国留学生;不断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推进双语教学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培养高素质、外向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八)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目标责任1.创新招生工作思路,提高录取率和报到率。加强招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建精干高效、专兼职结合的招生就业队伍,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制定激励政策,加大奖惩力;拓宽招生渠道,开展招生与招工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学院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到十三五末,建立优秀生源基地50个以上。2.做好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院创业教育机制和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指导队伍,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争取更多的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创客。到十三五末,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30个以上。3.进一步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在保证学院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率的前提下,要以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严把就业推荐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实现诚信就业;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服务为驱动、不断落实“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目标,从根本上保障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满意度。(九)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1.弘扬工匠精神,增强师生凝聚力。加大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力度;强化师生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加强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加强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设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2.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引进企业企业先进文化,将专业培养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相融合,形成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专业文化;鼓励文化多元化,高度重视高雅文化进校园工作。3.学校文化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打造竞赛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的要求,强化学校文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渗透;积极营造校园竞赛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加强专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和管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完善竞赛管理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建立学院竞赛管理办法;每年举办一次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十)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学院治理能力1.学院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加强党的建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教育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严管理中层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既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更要加强督促检查,实行中层以上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2.依法治校,教授治学。不断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学院章程,依法治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院各项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学院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运行效率。各部门、各系部以绩效目标考核指标为依据,责任到人;实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院务公开,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群众组织作用,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合理确定学术组织人员构成,保障学术组织依照章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合优化学院内部资源,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益。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浪潮,学院应对教育资源在可能的配置和利用方式之间作出选择,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调整管理方式 ,使学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同系部共享师资和教学设备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4.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校园和谐稳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机构,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创新管理措施,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三级工作体制,学校统筹全局,保卫部门要管理有力,二级单位和部门必须守土尽责;坚持依规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做到校园活动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促进培训交流,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交流,建设校警联动工作机制;传播安全文化,营造安全工作氛围,定期组织消防、防暴等应急演习,学工、团委等部门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定期推送安全知识,增强师生对安全管理的认可和理解,保证校园和谐稳定。新起点,新征程。全院师生员工紧密团结起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董事会的带领下,精心培育文化长艺,全面创建和谐长艺,加快建设活力长艺,积极构建诚信长艺,努力打造感恩长艺,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共同迎接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首页 招生专业 学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