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25分)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
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有一个造句,“人生是”或“人生像…”,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
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进行造句,不需要修饰成优美的语句。
“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
“从小我看着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答案。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刚毅性格。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当兵。
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待遇时的怅,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
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命剧本。
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活出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
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会赚钱,但却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演出的就是悲剧英雄。
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己不论在婚前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是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称呼,但总括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
“人生永远是朝向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你认为人生像什么呢?
11、分别用不超过4个字的词语概括文中所述四种人的特点。(8分)
(1)第一种人:__________
(2)第二种人:__________
(3)第三种人:__________
(4)第四种人:__________
【答案】(1)逃避;(2)抗争;(3)慈悲;(4)创造发明。
12、第1自然段中“一棵有毒的树”比喻什么?(5分)
【答案】生命中的困难或危机。
13、倒数第3自然段中“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什么?(5分)
【答案】没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价值。
14、(1)作者说,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要“用直觉,就是在脑海中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2)人们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出现不同答案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1)谈对生活的慨叹、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2)不同的观点都有真切的生活经历作为证明。
15、本文开头描述四种人对有毒的树的不同心态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是为了下文对“生命”问题的设问。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16分)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迁,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节选自《列子·说符》)
16、把文中标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案】大路上因为岔道太多而丢了羊,学习的人因太多的学说而丧失了生命。学问的本源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它的末流就有这样的差异。
17、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采用的是什么方法?(6分)
【答案】比喻。从“人有滨河而居者”可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说理。
18、《歧路亡羊》这篇寓言的主旨是什么?(6分)
【答案】启发人们观察事物与抓住其本质及精神实质。
五、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9分)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9、开头两句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三、四两句,一个“弃”字,表现了孟浩然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开头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无限敬仰之情一个“弃”字,把孟浩然对于效力朝廷和归卧山林的态度强烈地对立起来,表达了对封建王朝的厌弃。
20、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答案】五、六两句,诗人借孟浩然的“酒杯”,发泄了对当时李唐王朝的不满。最后两句照应前面,进一步赞美了孟浩然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自己对孟浩然无限敬仰的感情。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25分)
21、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