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湘君 2021-09-28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年龄在20-45岁,女性多见。基本病理改变是慢性关节滑膜炎。
「病因」
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某些可疑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潮湿、寒冷、创伤等)作用下,侵及滑膜和淋巴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一种自身抗体IgM,称类风湿因子(RF)。
「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起病缓慢,在明显的关节症状前多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减退,手足发冷等全身症状。
2、关节症状:
晨僵:95%以上可出现。病变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半小时以上的僵硬,活动受限,如胶粘着的感觉,适度活动后逐渐减轻,尤以晨起时最明显,称为晨僵。
关节疼痛和肿胀:最早出现的关节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大关节亦常受累。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常伴有压痛。
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病人。
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有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血沉增快,是滑膜炎症的活动性指标。
2、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是炎症过程中出现的急性期蛋白,它的增高说明本病的活动性。
3、免疫学检查:类风湿因子(RF)在80%的病人中呈阳性,其滴度与本病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
4、关节滑液检查:在关节有炎症时滑液增多,滑液中的白细胞也明显增多。
5、X线检查: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片最有价值。本项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关节病变的分期及判断病情变化均很重要。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和尽早地进行合理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甲氨蝶呤、雷公藤、青霉胺、硫唑嘌呤、环玲酰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2.外科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较晚期有畸形并失去正常功能的大关节,术后可改善关节功能。滑膜切除术可使病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护理要点」
1.注意活动与休息:活动期卧床休息,缓解期功能锻练。运动前理疗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挛缩,当关节强直时,保持功能位置,夹板固定,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2.疼痛护理:缓解期功能锻练。谈话、听音乐。每日晨起行15分钟温水浴或用热水泡手,睡前戴手套保暖。
3.药物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多。指导病人按治疗计划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加、减药量或者停药。观察药物副作用。
备考:章节练习+真题 | 执业护士0基础复习资料 | 0元领执业护士免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