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护考关于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的重点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护理安全定义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二、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
1、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2、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包括发现、教育和干预。
三、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病人和护理人员的评估。
1、病人评估:
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例如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等。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2、护理人员评估: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工作中粗心大意,缺乏责任心,护理工作不到位。
常规护理差错的类别主要有:药品错误;操作失误;发生压疮;各种管道脱出;病人跌倒坠床;走失;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等。
四、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明确风险管理职责。例如,护理部负责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预案与措施;护士长负责收集本科室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情况,认识风险所在,制定本专科措施并及时上报。
2、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与措施:
制定各班护理制度、各班职责。
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如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遇停电的应急预案、预防患者发生误吸或窒息的措施和处理预案、防范患者烫伤的措施和管理预案等。
规范重点时间管理,如节假日、夜间、中午、交接班、工作闲暇时、护理人员考试前等。
护理告知,如治疗、护理、特殊护理操作前告知,应用保护性的工具的告知等。
规范护理记录,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各小组工作落实情况。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素质培养。
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了解病房的动态。
加强病房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如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等处于备用状态。
出现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五、具体风险防范措施
1、坠床与跌倒:
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动作需轻柔,并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
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2、压疮:
积极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评估内容包括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和易患部位。
根据危险程度制定预防计划并组织实施,例如,对于得分在15~18分的病人,采取制定定时翻身计划、帮助病人进行最大程度的身体移动、保护病人的足跟部、为卧床或坐轮椅病人提供能降低局部压力的床垫或轮椅垫等措施。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例如经常变换体位、间歇性解除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使用减压床垫等。
3、管路滑脱:
管路滑脱主要是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等管路的脱落。
各班应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及通畅情况。
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患者翻身时注意勿牵拉、拔出。
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避免导管牵拉脱出。
检查引流管是否衔接牢固,并告之患者及家属注意避免牵拉。
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每年至少完成一定时长的继续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
2、所有护理人员必须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3、定期进行环境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制定环境安全管理手册,明确相关责任人,确保护理环境的安全性。
如需更多免费备考资料、免费核心母题、免费视频课程等,请在应用市场搜索【希赛医卫题库】下载APP,或直接扫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载先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