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全面支持
方便选课,随时随地学习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2023年河北专升本色彩考试大纲

责编:王娟 2023-05-04
资料领取

I.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系统学习有关绘画中色彩的基本理论,规范色彩写生的基本要领,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 动态和运用色彩的基本能力。学会研究和比较物象的色彩关系和色调倾向,增强色彩刻画能 力和色彩塑造能力,从而实现表现写生对象的质感、体积及空间关系。提高色彩感知能力和 色彩修养,色彩静物写生是进行色彩训练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径。只有直接面对生活中 各种物象的色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并进行艺术地表现,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 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色彩静物默写,绘画材料为水粉,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

II.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色彩概述

第一节  光与色

一、色彩概念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有彩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 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 色彩是绘画艺术中进行物象表现的基本形式与手段,是增强画面效果与艺术表现了的重要途 径。

二、色彩表现

色彩是情感,原始彩陶、壁画呈现的强烈、单纯的原始色感,古埃及、古希腊的各种颜色图案充满了装饰意味,中世纪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罗马帝国浑厚温暖的颜色组合,中国 的唐三彩、青花釉,阿拉伯宝石般闪亮、浓郁的色泽,日本那种审慎的中和性色调,以及非 洲充满泥土气息的感觉,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色彩特征及民族文化特征。色彩是进行情感表 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具审美意蕴的艺术表现形式。

色彩是力量,在光给予的彩色世界中,敏感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的运用和表达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中,着色只局限于固有色及光影关系的基本表现,古典 主义艺术多呈现一种现实主义的严谨效果。达 ·芬奇反对强烈对比的着色方法,他用极细微 的色调层次作画;伦勃朗被认为是明暗对照法画家的典范,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变成物质化 了的光能,具有令人振奋的力量。19世纪末色彩对于生命力量的表现得到充分的表现,色彩 不再通过分析而得来,色彩被得到广泛的运用,艺术家也不再单纯的表现固有色与环境色, 色彩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表达的基本途径。

三、光源

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受光刺激 的主要来源。当这样的光刺激眼睛内侧的视网膜时,视神经会将这种刺激传至大脑的视觉中 枢,从而产生色彩的感觉。

四、可见光

在物理学上,光是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它与宇宙射线、r 射线、X 射 线、紫外线、红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等并存于宇宙中。由于辐射能是以起伏波的 形式传递的,所以光又用波长来表示。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最短的如宇宙射线,最长 的如交流电。在电磁辐射中只有从 380nm—780nm 波长的电磁辐射能够被人的视觉接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

五、光谱色

1666 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色与光的关系。他将一束白光(阳 光)从细缝引入暗室,遇到三棱镜,光就产生折射,折射的光碰到白的屏幕时,在那里显现 出虹一样美丽的色带,称光谱。光谱色以红、橙、黄、绿、蓝、紫的顺序排列着。

第二节  色彩术语

一、原色:凡不能被混合产生的色,称为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柠檬黄、湖蓝,色光 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紫。

二、间色: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三、复色:两个间色的混合。

四、补色:色环直径两端的颜色即为互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第三节  色彩的范畴

色彩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无彩色与有彩色。

一、无彩色

黑、白、灰色属于无彩色,从物理学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故不能称之为 色彩。需要指出的是,在心理学上它们有着完整的色彩性质,在色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颜料中也有其重要的任务,当一种颜料混入白色后,会显得比较明亮;相反,混入黑色后 就显得比较深暗;而加入黑与白混合的灰色时,将失去原色彩的彩度。

二、有彩色

光谱中的全部色都属有彩色。有彩色是无数的,它以红、橙、黄、绿、蓝、紫为基本 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与黑、白、灰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会产生出成 千上万种有彩色。无彩色是没有任何色相感觉的。要说明的是一种略带色彩倾向的灰属有彩 色。

第四节  色彩三属性

色彩都具有三种属性,即明度、色相、彩度。它们是色彩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这三种 属性虽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但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一、明度

明度指色的明暗程度,也可称色的亮度、深浅。

若把无彩色的黑、 白作为两个极端,在中间根据明度的顺序,等间隔地排列若干个色, 就成为有关明度阶段的系列,即明度系列。

由于有彩色中不同的色相在可见光谱上的位置不同,所以被眼睛知觉的程度也不同。黄 色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眼睛的知觉度高,色彩的明度也高。紫色处于可见光谱的边缘, 振辐虽宽,但波长短,知觉度低,故色彩的明度就低。橙、绿、红、蓝的明度居于黄、紫之 间,这些色相依次排列,很自然地显现出明度的秩序。即便是一个色相,也会有自己的明暗 变化,如深绿、中绿、浅绿。

二、色相

色相指色彩不同的相貌。不同波长的光波给人特定的感觉是不同的,将这种感受赋予一个名称,有的叫红,有的称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光谱色中的红、橙、黄、 绿、蓝、紫为基本色相,像玫红、大红、朱红、橘红标明的是一个特定的色相,它们之间的 差别属色相差别;而一个颜色加白或加黑后所形成的深红、浅红,则属明度差别。

三、纯度

指波长的单纯程度,也就是色彩的鲜艳度,亦称饱和度。一个色掺进了其他成分,彩度 将变低。

有彩色的彩度划分方法如下:选出一个彩度较高的色相,如大红,再找一个明度与之相 等的中性灰色(灰色是由白与黑混合出来的),然后将大红与灰色直接混合,混合出从大红到 灰色的彩度依次递减的彩度序列。得出高彩度色、中彩度色、低彩度色。色彩中,红、橙、 黄、绿、蓝、紫等基本色相的彩度最高。无彩色没有色相,故彩度为零。

第五节  色彩与感觉

一、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的冷暧是人体本身的经验习惯赋予我们的一种感觉,绝不能用温度来衡量。“冷” 和“暖”这两个词原是指温度的经验。如太阳、火本身的温度很高,它们所射出的红橙色光 有导热的功能,使人的皮肤被照后有温暖感。像大海、远山、冰、雪等环境有吸热的功能, 这些地方的温度总是比较低,有寒冷感。这些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使视觉变成了触觉的 先导,只要一看到红橙色,心里就会产生温暖和愉快的感觉;一看到蓝色,就会觉得冰冷、 凉爽。所以,从色彩的心理学来考虑,红橙色被定为最暖色,绿蓝色被定为最冷色。它们在 色立体上的位置分别被称为暧极、冷极,离暖极近的称暧色,像红、橙、黄等;离冷极近的 称冷色,像蓝绿、蓝紫等;绿和紫被称为冷暖的中性色。

二、色彩的空间感

在平面上如想获得立方体的、有深度的空间感,一方面可通过透视原理,用对角线、重 叠等方法来形成;另一方面也可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彩度以及面积对比来充分体现。

造成色彩空间感觉的因素主要是色的前进和后退。色彩中我们常把暖色称为前进色,冷 色称为后退色。从明度上看,亮色有前进感,暗色有后退感。在同等明度下,色彩的彩度越 高越往前,彩度越低越向后。

面积的大小也影响着空间感,大面积色向前,小面积色向后;大面积色包围下的小面积 色则向前推。作为形来讲,完整的形、单纯的形向前,分散的形、复杂的形向后。

三、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明度相关。明亮的色感到轻,如白、黄等高明度色;深暗的色感到 重,如黑、藏蓝、褐等低明度色。明度相同时,彩度高的比彩度低的感到轻。就色相来讲, 冷色轻,暖色重。通常描述作品用到的“飘逸” 、“柔美” 、“深沉” 、“稳重” 、“雕塑 感”等修饰语,其中都含着色彩重量感的意义(当然也包括形的意义)。

四、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彩度,与色相关系不大。明度较高,彩度又低的色有柔 软感,如粉彩色;明度低,彩度高的色有坚硬感;中性色系的绿和紫有柔和感,因为绿色使 人联想起草坪或草原,紫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无彩色系中的白和黑是坚固的,灰色是柔软的。 从调性上看,明度的短调、灰色调、蓝色调比较柔和,而明度的长调、红色调显得坚硬。

第二章  水粉画技法

第一节  色彩画的种类与使用工具

一、色彩画的种类

色彩画大致分为油画、丙烯画、水粉画、水彩画、色粉画等几种。

二、使用工具

不同种类的绘画所使用的表现工具也不同,而且差别很大。例如: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为 毛笔、中国画颜料、宣纸等;油画为油画颜料、油画笔、油画布、油画纸、油画刀、调色油、 调色板等等;水彩画为水彩颜料、水彩笔、水彩纸、调色盘等。下面以水粉画为例进行说明。

笔:水粉画笔种类繁多。一般来讲,市面上常见到的方、扁的尼龙水粉笔、白色的软毛 水粉笔都可以很好的绘制水粉画,前者含水性稍差一些,比较适用于厚画法。后者含水性较 强,对于薄画法及厚画法都很适用,而且对于形体的塑造、笔触的多样化表现较前者略胜一 筹。水粉画笔的选择也要根据画者的习惯及所刻画的对象来选定。

颜料: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水粉颜料 (也称广告色或者宣传色) 的种类大致有四十多种, 但是通常来讲,选用其中的24色即可,分别为: 白、柠檬黄、中黄、深黄、土黄、桔黄、桔 红、大红、深红、玫瑰红、土红、赭石、熟褐、粉绿、翠绿、中绿、深绿、墨绿、橄榄绿、 湖蓝、钴蓝、普蓝、群青、青莲。这些颜色足够可以调配出变化万千的色彩,当然,有时特 殊的需求需要运用特殊的色彩也未尝不可,这要根据写生的对象而定。

调色盒:现在市场上所见的塑料水粉调色盒一般分为盖盒连体及盖盒分开两种。前者色 槽较浅,容量较小,后者色槽较深,容量大。因水粉颜料容易干燥,就其保鲜性能来讲,推荐使用后者。两者的盒盖都可作为调色盘来使用。

纸张:水粉画的纸张选择比较随意,较厚的纸张即可。水粉纸、水彩纸、素描纸都可用 来绘制水粉画。水粉纸挂色性能好,而且令水粉画久之不易变色。

第二节  写生色彩中的基本问题

一、决定物体色彩关系的三个条件

写生色彩也叫条件色彩,是因为物体的色彩关系要由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这三个条 件决定。物体的受光面的颜色受光源的颜色影响,具有光源的色彩成分,其强度与光源的色 感成正比。物体的暗部尤其是反光部受环境反射光的影响,具有环境颜色的成分,其强度与 反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源色、环境色在物体上体现的程度还与物体自身的质地有关,表面 光滑浅色的物体环境色与光源色都较明显,反之粗糙灰暗的物体就弱。亮面与暗面之间的部 分是固有色,这部分是过暗颜色,多数情况比较饱和,体现物体常规概念下的颜色倾向。明 暗交接线的颜色是物体固有色变暗变冷,投影的颜色是投影所附着的物体的固有色变暗变 冷。比如:红色变暗变冷应为紫色,黄色变暗变冷应为黄绿灰色,兰色应为深兰紫色,绿色 则为青绿紫味。要使冷色变暗变冷就调入暖色,若使暖色变暗变冷则加入冷色。研究一下色 环就能了解这些道理。

二、画面的节奏

节奏一般规律。艺术作品如果没有节奏就成了“死水一潭”,节奏混乱无序就成了“嗡 嗡”乱飞的“一窝蜂” 。在安排时应遵循这样的排列关系:

明度上:黑— 白— 黑— 白,总是黑块挨白块,同时各黑白色块之间又不雷同,能呈现出 明确的层次。

纯度上:纯—灰—纯—灰。

色性上:冷— 暖—冷— 暖。

各色块要冷暖纯灰间叉开,以达到互相衬托,互相对比,使矛盾双方的“色价”都得到 提高。

色相上:每个笔触的颜色都尽量避免雷同。

肌理上:笔触繁杂的色块与笔触概括的色块交替出现,互相衬托。

还要遵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原则。即大的亮块中要有相对暗一点的笔触间错 在其中,反之亦然;大的纯块中要有相对灰点的笔触间叉出现,反之亦然;大的暖色块中要 有相对冷的笔触相间,反之亦然。

在肌理方面也要讲究节奏。大笔触与小笔触要间叉出现,用笔的方向要有变化,用笔丰 富的色块与与用笔简练的色块互相衬托,如果主体物的变化较多,其周围的色块就要相对概 括一点;亮面丰富了,则暗面就要概括。反过来也成立。如果要某块色突出醒目就加强它自 身的亮暗两个面及它与周围色块之间的明度、纯度、冷暖、色相、肌理等各方面的对比,如 果想减少某色块的个性,就适当削弱各项对比。

三、色调的营造

形成优美的色调是色彩画的最高境界。它是指各个色块按一定关系组织到一起后所形成 的一种具有共同倾向的氛围或意境。如果色彩画没有一个统一的调子,则不能称其为色彩画, 只有把各种颜色按照“既对比又协调”的关系组织到一起形成了特定的色调以后,才能将这 所有颜色的总体称之为色彩。画面中某一种颜色占的面积大,就以它的色相定为某调。依据 明度分,如果画面中大面积都为明度高的颜色,则此画为亮调,反之则为暗调。如果画面以 纯色为主就叫艳调,以灰色为主就叫灰调。依据冷暖分,冷色面积大就是冷调,暖色面积大 就是暖调,冷暖面积相近就是对比调。以上区分只是单一从一个方面为画定调,不能全面反 映作品的色调面貌。

四、空间的建立

建立空间是色彩写生的重要任务。要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的空间幻觉,就必须遵循正 确的方法。从局部看,同一色块一般采用“近暖远冷、近纯远灰、近亮远暗、近实远虚”的 方法,从整体看,一般采用“近处四个要素对比强,远处四个要素对比弱”的方法来处理。因 此,一片草地近处用黄绿表现,越往远就应该越向中绿、翠绿、青绿直至紫、兰转变,才能 表现出它的纵深感。一块桌面的颜色也要从前往后渐冷、渐灰、渐小、渐虚。当然这只是一 般规律,特殊情况如:近处画冷、暗、灰、虚,远处画暖、亮、纯、实,也能营造出特定的 空间感觉来。

第三节  绘画语言元素

一、色彩肌理

( 一) 对比、变化的表现

对比变化是指把不同大小形状的肌理单元在同一画面空间内,进行不同方向的、不同粗 细的、不同疏密虚实的有组织的安排。肌理形象要有区别有变化有对比才会使画面有生气, 才会充分体现出肌理美的特性。

(二) 和谐统一的处理

用和谐统一的色彩肌理去创造特定的主调,帮助表达主题是肌理表现的最终目的。过于 和谐统一虽具备秩序感,但又会显得呆板平淡、单调和乏味。而过于对比变化则又显得零乱、 破碎和繁琐。因此,和谐统一与对比变化是对立的两个面,两者之间应掌握一个合适的度量 关系,在画面上即不因变化而散乱无序,也不因和谐统一而平淡无奇。理想的肌理画面效果 应是:和谐——对比,变化——统一。

二、绘画中肌理表现的可能性

绘画肌理表现的可能性来自于作者对画面整体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表现手段和材料的创 造性选择和运用。真实地表现特定状态下物象形象的质感是绘画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物体的 特殊质感常常呈现为一定的表面视觉形态,如历经岁月侵蚀的木头、充满生活痕迹的墙面、 锈迹斑斑的金属等无不如此。在绘画中,运用肌理语言将物象表面呈现的视觉形态转化为画 面视觉效果,对于塑造真实可信的画面形象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第四节  干画法练习

水粉根据颜料的使用程度及画面效果大致分为厚画法、薄画法及厚薄结合法三种画法 (也称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法) 。

厚画法也称干画法。用此法作画,画笔的笔头颜料含水量要少,甚至没有。画出的效果 笔触一般呈干枯状,易表现出笔触的走势,所以能较为容易的刻画出写生对象的外形,画风 浓重,酷似油画。一般来讲,棱角分明、颜色对比鲜明的静物对象较适合厚画法。

第五节  湿画法练习

薄画法也称湿画法。此画法的笔头颜料的含水量大,用色相对较少。此画法在水粉的 各种画法中效果接近水彩画。此画法较之厚画法在表现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水粉颜料同水彩 颜料相比颗粒较大,所以不适宜重复涂抹渲染多次,以致画面变浑变灰,形体粘连不清。这 就要求作者对形体的表现有更高的把握,尽量一气呵成,避免拖泥带水,影响画面效果。

第六节  干湿结合法练习

厚薄结合法属于干湿结合法。此画法一般来讲最好用薄画法铺大色,完成背景部分及需 要晕染的静物,在半干半湿时运用干画法刻画写生对象的细部,一层层绘制,在衬布及静物 的转折处润然衔接,最后点画高光部分。此画法的整体效果层次分明、空间感强烈,富有节 奏韵律变化,能够很好的准确表现写生对象。

第三章  水粉静物写生与默写

第一节  观察与表现

在作画之前,不要忙于下笔,先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而整体 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之中,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从相互比较 中找出色彩变化关系,在变化中找出主调色彩,要敏锐地捕捉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 后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但又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 观察色彩。

第二节  构图与处理方法

构图同素描一样,画水粉画之前也需要构图,并遵循同样的“宁上勿下,宁偏勿正”的 法则,当然,这也并非定律,构图是需要根据所画静物的角度、多少、大小等多方面的因素 综合考虑而设定的。

构图时可选用铅笔勾画,也可以在颜料中选取一种颜色进行单色勾勒,要根据所写生的 静物的整体色调来选用线的颜色,一般来讲,冷色调的静物可沾取少许群青,暖色调的组合 可选用熟褐。

一、点

在水粉画刚开始的构图阶段,点只起到了定位的作用。起稿时一般先用较为随意的点来 确定画面整体构图的最高、最低、最左、最右点,然后再确定出静物组合的每一部分范围, 接着再确定每一个静物的大致位置。

二、线

此处的线指的是静物的轮廓线,根据前面的“点”所确定的方位、形状范围来连接线, 线不要太重太粗,一个轮廓可勾画出多条线来加以调整至较为准确,运笔时同样要放松,不 要太过于苛求准确性,因为水粉的覆盖力很强,最初确定的形体可以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进 行小范围的调整修改。在完成轮廓的勾画后,可以再标示出每个静物的明暗分界线。要注意 的是,线不能画“死”,要画“活”,并且要根据距离、空间及形体的关系做到“近实远虚”。

三、面

“线”是由“点”连接而成,“面”由“线”连接而成,“面”的拼合则组成了“体”, 因此所画静物体积感的表现都是由面来呈现的。连完线后,要仔细分析它们所呈现的各个面的透视关系是否准确到位,调整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绘制。

第三节  写生的方法步骤

一、勾画明暗

先用淡淡的单色勾画出主体的灰面和暗面,然后逐步深入到每个静物的明暗交界线、灰 面、暗面及投影。

二、铺大色

铺大色是指在画纸上先大致画出静物组合的整体色调关系。铺大色根据水粉的特性也要 先从暗部着手,然后逐步过渡到灰面及亮面的色彩。因只是作为底色,所以不用过于苛求笔触,但是也不能平涂,铺大色的时候要注意冷暖色调的倾向。

三、深入

深入也要从最暗部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亮面。在开始的时候尽量少加白,甚至避免加白,只有这样,在以后的逐步上色时画面才不会出现“返白”现象,变“灰”变“粉” 。 先薄后厚:刚开始时最好画的薄一些,然后一点点加厚,这样才会使画面具有层次感、色彩 丰富。要时刻注意调整好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主体静物、离得近的物体要相对仔细刻画, 然后逐渐向后推、变虚,最里面、最边缘、占据整体面积最小的物体可以几笔概括,甚至一 笔两笔也可,这是因为“近实远虚”的原理。又由于物体是由一个个的小“面”过渡、衔接、 组合而成,因此物体的边缘不要画得太实,特别是瓶罐之类的圆、弧状的物体边缘,这样物 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才会更强烈。

注意环境色的相互渗透渲染,衬布的固有色作用在静物上,静物的固有色也作用在衬布 上,两者互相映射,使得整个画面关系密切,浑然一体。

四、调整完成

调整阶段是水粉写生的最后结束阶段,在这期间可以对整张水粉画作品不准确的地方做 些调整修改,最后点加高光。要注意的是,高光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白点,高光中也包括环境 色、光源色、固有色,它也有一定的色调倾向。

第四节  默写的方法步骤

一、仔细审题

在拿到题目时,不要急于动笔,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好画 面的预期效果,为下一步的构图、铺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立意构图

静物画构图的物体主要有水果、花卉、蔬菜、器皿、衬布等几大类。因此,日常练习就 要对这些物体的形状、色彩、质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并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等一 系列训练。只有这样,在默写时才会得心应手。构图时要充分利用形式美的规律,使构图饱 满,富有创意和吸引人。静物画的常规构图主要有三角形、十字形、S形等。

三、确定色调

色调是一幅画总的色彩倾向,构图之后,可根据题意和物体,首先确定几个大的色块, 以便能确定出整幅画的色彩基调。在此,应着重处理好亮部与暗部,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画时可采取快速薄画平涂式,使画面色调能较快地体现。铺色时要胆大心细,从整体着眼, 充分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关系,以求大关系的准确性。

四、深入刻画

深入刻画是色彩静物默写的难点。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对象的形体结 构、质感和空间。此时,宜采取厚薄相结合的画法,且注意运用笔触对物体的塑造和一些肌 理效果的使用,以增强画面的效果。

五、调整完成

收拾调整阶段是作品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调整的目的,主要是让画面更突出,更响亮, 使自己的画能在众多画中脱颖而出。调整时,通常要将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多做比较, 增强层次感和空间感,后面物体的塑造要概括一些,色彩也稍灰一些,前面的笔触要大一些, 前面的物体塑造要结实一些,色彩纯度稍高一些,主要物体要多深入多刻画,用笔,后面的 笔触要大一些,前面的小一些,丰富一些,只有这样,才会比较完整地默写出一张较为出色 的色彩静物作品。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