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全面支持
方便选课,随时随地学习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2023年河北专升本新闻史论考试大纲

责编:王娟 2023-04-19
资料领取

Ⅰ 、考试说明

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本科目是为了招收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而实 施的入学考试,包括新闻学概论和中国新闻史。本大纲的编写以“基础、权威、前沿”为宗 旨,主要考核上述各专业学生在专科阶段对新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历史是否有基本掌 握,是否具备接入本科后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对新闻现象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基本能力, 能够适应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的需要,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或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 基础。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新闻的定义、新闻真实、 新闻价值、新闻自由和控制等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世 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中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 新闻媒体以及传播机构、着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以及新闻现象的概况,能够进行客 观、理性的分析和评价,运用历史经验关注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50 分。新闻学概论 70 分,中国新闻史 80 分。考 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或填空题、名词解释或简答题、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三类大题。选 择题或填空题分值合计 35 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分值合计 80 分;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分值 35 分。

Ⅱ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新闻学概论

( 一) 绪论

1 、知识范围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学习 新闻理论的意义

2 、考核要求

(1) 了解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新闻学的研究内容。

(2) 熟记构筑中国新闻学基础框架的代表性人物和着作。

(3) 掌握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了解发展传播学和党报理论。

(4) 明确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二) 新闻活动

1 、知识范围

新闻活动的起源、新闻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新闻活动的渠道。

2 、考核要求

(1) 掌握新闻活动的起源,能够用不同历史阶段的新闻活动分析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 目的。

(2) 了解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三) 新闻

1 、知识范围

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新闻本源和来源、新闻要素、新闻类别

2 、考核要求

(1) 掌握新闻的基本特点和两种新闻定义及其关系。

(2) 理解什么是新闻的本源,能够区分新闻本源和新闻来源。

(3) 明确新闻五要素。

(4) 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重点掌握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概念。

(四)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1 、知识范围

新闻学中的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新闻和宣传的区别和联系、舆论的 定义和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和舆论的关系。

2 、考核要求

(1) 掌握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息的特点和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2) 掌握新闻和宣传的区别。

(3) 掌握舆论的定义和特点,明确新闻和舆论的关系;了解舆论的社会功能。

(五) 新闻事业和新闻媒介

1 、知识范围

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报纸的产生条件和产生阶段,邸报,新闻体制,私营媒介,公营 媒介,国营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特点,报纸的类别,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 媒体公共利益至上原则,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新闻事业的一 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作体制和管理模式。

2 、考核要求

(1) 一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工具、邸报的概念和西方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

(2) 掌握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产物的理论。

(3) 掌握新闻体制的概念和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国有媒介的特点。

(4) 理解和掌握报纸、广播、 电视、互联网的特点。

(5) 了解报纸的类别。

(6) 掌握新闻媒介的共性和新闻媒体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7) 明确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重点掌握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及对新闻工作的意义。

(8) 掌握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了解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9) 掌握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作体制的基本特点和相应的管理模式。

(六)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 、知识范围

新闻自由的含义,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弥尔顿《出版自由》,人权宣言,联邦宪法第一修 正案,扼制出版自由的手段,新闻媒介和公民的新闻自由权,社会控制的途径,新闻法规的 核心问题,诽谤罪的辩护,侵犯隐私权的辩护。

2 、考核要求

(1) 理解新闻自由的含义和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过程,了解政府扼制出版自由的主要措施。

(2) 掌握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对新闻自由的重要

(3) 理解新闻媒介和公民新闻自由权的关系,明确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4) 了解对新闻媒介进行社会控制的四种途径,重点掌握司法控制以及对新闻诽谤和隐私侵害的抗辩。

(七)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1 、知识范围

新闻真实,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新闻失实表现和原因,合理想象,新闻指导性的含义,新 闻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新闻事业群众性的含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新闻事 业的战斗性,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三字方针”,党性原则的提出者,党性原则的 具体体现,党性原则的制度安排,贯彻党性原则要处理好的关系。

2 、考核要求

(1) 重点掌握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理解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和失实原因,明确“合 理想象”的概念及对新闻真实性的有害影响。

(2) 掌握新闻指导性的含义和新闻指导性如何实现。

(3) 掌握新闻事业群众性的含义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新闻工作路线。

(4) 理解新闻事业的战斗性和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5) 掌握党性原则的提出和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以及制度安排,理解贯彻党性原则要处理 的四个方面的关系。

(八)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1 、知识范围

新闻生产,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新闻选择的过程,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

(1) 理解新闻生产的过程和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

(2) 理解新闻选择的过程,掌握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3) 掌握新闻价值的概念和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着性、趣味性五个新闻价值要素, 能够就具体新闻作品进行分析。

(4) 区别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的不同含义。

(九)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1 、知识范围

新闻专业理念,新闻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职业修养的关系,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新闻评 议会,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 、考核要求

(1) 了解新闻专业理念的不同观点,重点掌握新闻专业理念的基本出发点,理解实践中干 扰新闻专业理念的因素。

(2) 理解新闻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职业修养的关系。

(3) 掌握新闻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

(4) 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十) 中国的新闻改革

1 、知识范围

30 年四次跨越,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2 、考核要求

(1) 掌握 30 年四次跨越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2) 掌握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3) 了解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明确新闻理论从新闻学到大众传播学的走向。

二、中国新闻史

( 一)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 文字传播的出现:商周 (甲骨文、金文),秦 (“书同文”),“露布”,“邸”。

(2) 语言传播:诗歌、民谣、村头闲话、街市议论等。

(3) 实物媒介传播:烽火、旗帜、锣、鼓、符等。

(4) 古代报纸起源:唐“报”、“状”、“条报”、“杂报”等。

(5) 古代报纸特征: 内容、形式、发行与传递。

(6) 古代报纸的发展:唐“进奏院状”,宋“邸报”、“定本”、“小报”,元“小本”,明“报房”,清“提塘报房”“京报”。

2、考核要求

(1) 了解古代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形式。

(2) 掌握古代官报和民间小报活动脉络特征。

(二) 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知识范围

(1) 在华外报:马礼逊《察世俗每月统计转》,郭士立《东西洋考》,林乐知《万国公报》,美查《申报》。

(2) 外报地位与影响:侵华工具,传播报刊实务。

(3) 国人办报主张与构想:主要见解、具体建议。

(4) 王韬和《循环日报》。

2、考核要求

(1) 了解外人在华办报的历史背景、主要报刊、地位影响。

(2) 理解国人办报主张。

(3) 掌握王韬报刊工作贡献。

(三) 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1、知识范围

(1) 最早的三家维新报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2) 国人办报热潮:梁启超与《时务报》,《知新报》《湘学新报》《湘报》,严复《国闻报》特征与意义。

(3) 梁启超的报刊活动特征与意义:报刊思想与“新文体”。

2、考核要求

(1) 了解主要维新报人及其所办报刊。

(2) 理解国人办报热潮特征。

(3) 理解“新文体”。

(4) 掌握梁启超主要报刊活动、报刊思想。

(四)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1、知识范围

(1) 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兴起:孙中山《中国日报》,《苏报》与“苏报案”。

(2) 改良派国内报刊:《时报》《大公报》《京话日报》。

(3)《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主要内容、性质与意义。

(4) 于右任与“竖三民”,詹大悲与《大江报》。

(5) 清政府对报业的控制:《大清印刷物专律》,天津《北洋官报》。

(6)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思想,报刊宣传特点。

2、考核要求

(1) 了解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报人、报刊。

(2) 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3) 理解《大清报律》实质。

(4) 掌握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内容与意义。

(五) 民国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 短暂繁荣:《暂行报律》,政党报刊 (国民党: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太平洋报、民国西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等;共和党:时事新报、国民公报、庸言等),“横三民”(民 权报、民国新闻、中华民报)。

(2) 北洋政府新闻统治:“癸丑报灾”。

(3) 着名记者:黄远生及其新闻通讯特点,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胡政之、张季鸾。

2、考核要求

(1) 了解此时期主要报人、报刊、新闻活动。

(2) 理解“癸丑报灾”相关内容。

(3) 掌握黄远生报刊活动相关内容。

(六) 五四时期的新闻宣传

1、知识范围

(1)《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敬告青年》 内容,《新青年》宣传贡献,《新青年》文学革命前卫者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

(2) 五四运动与新闻事业:《每周评论》宣传内容,《湘江评论》宣传内容。

(3)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新青年》改组标志,第一批工人报刊 (劳动者、劳动界、劳 动与妇女、劳动音等),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特点。

(4) 新闻传播的重大改革:改革内容,瞿秋白 (着作《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主编杂志 《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热血日报》、《布尔什维克》、《红色中华》), 四大着名副刊《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 副刊,“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徐宝璜、邵飘萍)。

2、考核要求

(1) 了解五四时期主要报人、报刊。

(2) 理解新闻改革内容。

(3) 掌握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代表人物报刊活动,主要刊物宣传活动内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特点。

(七)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 中国共产党报刊:《向导》,《中国青年》(主编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主要内容),中共早期报刊特点。

(2) 国共合作后新闻传播:《政治周报》、《中国农民》(毛泽东《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

(3) 北洋军阀统治区的新闻传播:成舍我 (《世界日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新记 《大公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4) 新闻教育: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燕京大学、上海南方大学、复旦大学中文系设 立报学科,新闻学着作 (任白涛《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 论》)。

2、考核要求

(1) 了解此时期主要报人报刊相关活动内容,及新闻教育概况。

(2) 理解国共合作报刊活动内容。

(八)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 国民党新闻传播网: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

(2) 共产党地下报刊:《布尔舍维克》、《红旗》、《红旗日报》、《党的建设》。

(3) “左联”刊物:《萌芽》、《巴尔底山》、《前哨》、《十字街头》。

(4) 鲁迅报刊活动及其杂文体。

(5)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传播:“红中社”与《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斗争》等,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与意义。

(6) 抗日救亡新闻:史量才与《申报》改革,邹韬奋报刊活动 (《生活》周刊、《大众生活》 周刊、《永生》周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和《生活 日报》) 和办报思想经验,《新生》周刊与“新生事件”,范长江、斯诺、史沫莱特西北采访  (《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红星照耀中国》)。

(7) 新闻教育与研究:蒋国珍《中国新闻发达史》,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新闻学撮要》、 《新闻学》),黄天鹏 (主编刊物《新闻学刊》、《新闻周刊》、《报学杂志》),郭步陶 (《编辑 与评论》、《评论方法》、《时事评论作法》),任白涛《综合新闻学》。

2、考核要求

(1) 了解国共两党主要报刊活动。

(2) 理解“左联”及鲁迅报刊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3) 理解此时期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4) 掌握此时期无党派、外国记者中国新闻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九)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 延安的新闻事业:《解放日报》的创办,整风运动中的改革,新华社,新华广播电台。

(2) 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传播:抗日救亡期刊 (上海《救亡日报》、《抗战》、《文化战线》、《救 亡周刊》、《战线》、《战时联合旬刊》),《新华日报》工作经验。

(3) 沦陷区新闻传播:孤岛时期的报界 (《译报》、《每日译报》、《导报》、《文汇报》。

2、考核要求

(1) 了解此时期主要报人、报刊,及相关活动。

(2) 理解国统区和沦陷区新闻传播活动的性质和意义。

(3) 理解《新华日报》工作经验及意义。

(4) 掌握整风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十)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 国统区:“拒检运动”,“文萃三烈士”,“第三条道路”。

(2) 解放区: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工作,反“客里空”运动,毛泽东《对晋绥 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

(3) 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胜利: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2、考核要求

(1) 了解国统区新闻活动情况。

(2) 理解人民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情况。

(3) 掌握《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4) 掌握毛泽东、刘少奇讲话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十一)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

1、知识范围

(1) 公营新闻传播事业网的形成:中国新闻社的创立,人民广播电台。

(2) 对私营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新闻总署的设立。

(4) 新闻业务建设与新闻教育的发展。

(5) 1956 年社会主义新闻改革:《人民日报》改版。

2、考核要求

(1) 了解私营新闻传播事业改造的情况。

(2) 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概况。

(3) 掌握《人民日报》改版的内容和意义。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