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全面支持
方便选课,随时随地学习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2017年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责编:杨锐频 2022-06-07
资料领取

2017年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小编推荐:2017-2021年河南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表明( )。

A.教育是传播知识

B.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技能

C.教育是传承文化

D.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提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史记》

3.在教育史上,以儿童为中心著称,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国学

B.私学.

C.太学

D.乡学

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 ) 时期开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这表明教育具有( )。 .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科技功能

7.人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儿童发展,做到(

A.循序渐进

B.适时而教

C.因材施教

D.适度超前

8.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 ) 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成熟

9.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指导功能

10.“-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揭示了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

A.长期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1.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权利是法律赋予教师的( )。

A.教育教学权

B.管理学生权

C.民主管理权

D.科学研究权

12.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知识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在《教育学》中具体是指( )。

A.学科单元

B.专业

C.课程

D.学科体系

13.课程的总体规划是( )。

A.课程设置

B.课程计划

C.课程设计

D.课程要求

14.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和校园环境等属于( )。

A.相关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6.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7.上好一节课的内在动力是( )。

A.明确目的

B.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

C.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D.解决疑难,促进发展

18.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19.个别老师不允许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并安排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给差生,侵害了学生的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20.一份好的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这个测验的()-定高。

A.效度

B.标准化度

C.信度

D.精密度

2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兴趣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认知的反映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3.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 )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24.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听音乐时用的是( )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25.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26.汽车司机能-边操纵方向盘,- .边踩油门、刹车,-边还要观察路面情况。这属于品质(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紧张性

27.生活中人们看到蓝色会产生清凉的感觉,这属于( )

A.适应现象

B.联觉现象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28.“一个人由近及远离去,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越来越小。”但人们并不会认为人是在慢慢变小,这体现了知觉特性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9.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进行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为(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3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的是想象的( ) 加工策略。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31.气象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反映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创造性

32.在限定时间内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其创造思维越具有( )

A.新颖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流畅性

33.冬天上学,某学生怕寒冷不想起床,又担心迟到受到老师批评,由此可以看出该生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34.记忆是后续心理活动的资源准备,当需要的时候,记忆中的材料能够又快又好地再现出来,恰如其分,得心应手。这说明记忆具有( )

A.敏捷性.

B.持久性

C.精确性

D.准备性

35.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36.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属于(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37.按照典型的气质分类,《红楼梦》中王熙凤和林黛玉分别属于( )

A.胆汁质和黏液质

B.胆汁质和抑郁质

C.多血质和抑郁质

D.多血质和黏液质

38.主要受人的生物因素影响,随着年龄老化有降低趋势的智力种类是()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言语智力

D.人际智力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内部动机

B.社会交往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40.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动机强化说

C.动机需要论

D.归因理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

42.“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43.主张绅士教育,并著有《教育漫话》的教育家是( )。

44.( )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架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45.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 ) 论述了其最优化教学理论。

4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47.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发展的( )。

48.我国第一个体现女子与男子平等的法定学制是( )。

49.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

50.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是( )。

5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这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是( )。

52.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

53.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征有强制性、().基础性.

54. ( ) 以“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或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这一理 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55.陶行知的“接知如接枝”体现了( ) 教学原则。

56. ( ) 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也就是“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学生.

57. ( )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58.保证教学内容的( ) 是确保投课质量的首要条件。

59.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 ) 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60.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模式,他认为品德发展是社会环境影响作用的结果,因而十分注重社会榜样、()等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三、简答题(共16分)

6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 分)

62.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4 分)

63.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4 分)

64.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4分)

四、案例分析题(9 分)

65.有媒体报道,日前,河南一所高中学校的领导在全校师生及家长面前,集中砸毁了数十名学生的手机。原因是这些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月考时带手机进考场。

不可否认,当前手机在中小学校园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屡禁不止,有时还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令许多教师深恶痛绝。在该事件中,学校也自我辩解实在是事出无奈,本意是好的,只是为了引导学生诚实守信。

然而,不管如何粉饰,“杀”手机这只“鸡”,就是为了“儆”学生这些“猴”。请从德育原则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

五、论述题(10 分)

6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备课。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67.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这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 ) 原则。

68.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方法是()

69.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

70.一个聋人,其双耳的功能正常,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是()

71.胖人宜穿竖线条图案的衣服,瘦人宜穿横线条图案的衣服,这是利用( ) 来改变他人的形象。

72.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分为长时记忆、( )、 瞬时记忆。

73.学生诵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的想象是再造想象;诗人王勃创作该诗句时的想象是( )

74.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7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思维缺乏(的表现。

76.因犯错误而内疚,这是( ) 情感的表现。

77. ( ) 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78.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知能力,其核心是( )

79.感知的快速与精确、思维的模仿与创造属于性格的( ) 特征。

80. ( ) 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81.“思路鲜明,条理清晰”反映的思维品质是( )

82.“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

83.老师两次用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验的( )。

84.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丰富属性称为()

85.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86.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 )

七、简答题(共18分)

87.简述注意的功能。(4 分)

88.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5 分)

89.简述有意注意的概念和产生条件。(5 分)

90.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4 分)

八、案例分析题(7分)

91.小芹是初中二年级的女生,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上课和平时作业都比较认真,学习总体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自信心有些不足。这次期中考试,她的其他课程考试发挥正常,只有数学没有考及格。她认为数学没有考好是因为她比别人笨,即使她再努力,数学也是学不好的。

(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指出小芹期中考试数学失利的归因属于哪一种因素, 并指出这种因素在维纳归因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上的表现。(2 分),

(2)分析小芹的归因对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其心理上产生的影响。(2 分)

(3)如果你是小芹的数学老师,你会怎样帮助她正确归因,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呢?(3分)

九、论述题(10分)

92.试述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

教育理论.

[答案]

一、选择题(教育学1--20,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答案] D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性,即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 [答案] B

[解析]“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学记》, 意思是:教育就是使学生的长处得到发展以补救他的缺点。

3. [答案] B

[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儿童中心理论,主张要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其主要教育观点有: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后引申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②提出教育无目的论。③提出“从做中学”及五步教学法。

4. [答案] 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5. [答案] B

[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教育第一次从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

6. [答案] C

[解析]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这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7. [答案] C

[解析]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长善救失,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8. [答案] D

[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实了成熟机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9. [答案] A

[解析]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是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性,是国家各地区或各级各类学校在其性质和方向上都不得违背的指导原则,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有目标导向作用,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

10. [答案] C

[解析]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一个表现就是因材施教,即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11. [答案] 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育教学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科学研究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管理学生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获取报酬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进修培训权)。故选B项。.

12. [答案] C

[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13. [答案] B

[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4. [答案] D

[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银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包括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和观念性隐性课程,题干所述为物质性隐性课程。

15. [答案] A

[解析]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6. [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的松树和牡丹的例子就是用来说明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7. [答案] C

[解析]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上好-节课的内在动力.

18. [答案] C

[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

19. [答案] C

[解析]学生的受教育权规定学生有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权利,题干所述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0. [答案] A

[解析]效度是指-个测验工具希望测量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21. [答案] B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 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需要、动机、兴趣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的范畴。

22. [答案] D

[解析]题干意为;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看法, 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3. [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4. [答案] A

[解析]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运算和推理等;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主要处理的信息是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情感、欣赏音乐和艺术等。

25. [答案] C

[解析]晚上学习是兴奋过程,无精打采是抑制过程,因此是由兴奋过程引起的抑制过程,属于负诱导。此外,两个过程不是同时发生的,兴奋过程发生在前-天晚上,抑制过程发生在第二天,故为相继负诱导。

26. [答案] A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题干中“一边....一边.....”描述的正是注意的分配。

27. [答案] B

[解析]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 另-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蓝色会使人产生清凉的感觉"属于视觉对肤觉的影响,因此属于联觉。

28. [答案] D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一个人由近及远”说明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不会认为人慢慢变小”说明知觉映像没有变化,因此体现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29. [答案] C

[解析]白天学习会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即双重抑制的影响,而早上会受到倒摄抑制这单一抑制的影响,晚上会受到前摄抑制这一单一抑制的影响,因此早上和晚上学习比白天学习的效果好。

30. [答案] B

[解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通过夸张的策略突出庐山瀑布向下飞泻的磅磚气势。

31. [答案] B

[解析]“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在古代没有科学研究的前提下,人们将多次感知过的朝霞、晚霞与天气的关系加以概括而得出的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32.[答案] D

[解析]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33.[答案] B

[解析]双避冲突是指必须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选择其-的心理状态。 “起床”和“老师批评”都是该学生想回避,但又必须从中选择其- -,因此体现的是双避冲突。

34.[答案] D

[解析]记忆的准备性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35.[答案]C

[解析]小明即将上考场,有点激动和焦虑,这种情绪伴随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生理变化,因此属于生理唤醒。

36. [答案] D

[解析]社交需要,也称为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37. [答案] C

[解析]林黛玉多愁善感、敏感脆弱,属于抑郁质:王熙风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属于多血质。

38.[答案] A

[解析]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30 岁后随年龄老化会有所降低。

39.[答案] A

[解析]题干意为: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题干强调的是学习的乐趣,因此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40. [答案] A

[解析]题干的描述说明了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依据的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二、填空题

41.教学做合一

42.埃及

43.洛克

44.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45.教学过程最优化

46.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观念文化

47.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48. 壬子癸丑学制

49.认识基础

50.热爱学生

51.教学相长

52.课程.

53.普遍性

54.赫尔巴特

55.直观性

56.贝尔一兰卡斯特制/导生制

57.教学策略

58.科学性和思想性

59.学生的学

60.观察学习

三、简答题

61. [答案]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化。(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与手段。(5)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2. [答案]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63. [答案]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贯彻此原则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64. [答案]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 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四、案例分析题

65. [答案]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学校采取的措施是集中砸毁手机,这种做法违背了德育疏导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疏导原则,也称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要求教师要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案例中的学校出于“引导学生诚实守信”的本意来集中砸毁数十名学生的手机,采取了过激的方法,并没有对学生循循善诱,做到以理服人。

(2)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此原则要求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案例中的学校并没有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而是采取了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即集中砸毁学生的手机:同时,学校也没有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十几名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五、论述题

66. [答案]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备课的基本要求包括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写好三种计划。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

67.客观性/实事求是

68. 测验法

69.差异性

70.颞叶

71.错觉

72.短时记忆

73.创造想象

74.分析与综合

75.广阔性

76.道德

77.需要

78.思维力

79.理智

80.性格

81.逻辑性

82.合理化/文饰

83.信度

84.变式

85.练习

86.主观判断

七、简答题

87. [答案] (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88. [答案] (1)区别:①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悄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③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2)联系:①认知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有了对事物各种属性的认识,才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②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人的情绪不仅以认知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

89.[答案](1)概念: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2)产生条件:①对目的任务的理解。②合理组织活动。③对活动的间接兴趣。④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⑤过去知识的影响。

90. [答案] (1)智力的个体差异:①智力类型(结构)的差异。②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①智力的性别差异。②智力的年龄差异。③智力的种族差异。

八、案例分析题

91. [答案] (1)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小芹将数学期中考试失利归因于能力低,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

(2)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指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

(3)①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重塑自信。维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做反馈的影响。作为教师,应积极对学生成绩的结果进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防止学生形成消极心理。

②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也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生进步与努力程度的状况来看,强调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予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予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九、论述题

92. [答案] (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面异。③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改变。

(2)社会文化因素: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②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③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 -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①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不诚实的性格特征。②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蛮横无理、胡闹等。③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性格,如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思想活跃等。

(4)早期童年经验:①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的发展,不幸的童年会引起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③早期童年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不仅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发展智力、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是促使儿童形成和发展人格特征最重要的部门。

(6)个人主观因素: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

全国2022年专升本真题试卷及答案汇总

全国2020年-2022年专升本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专升本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汇总

2020年-2022年全国专升本录取分数线汇总

专升本热点:

2023年专升本报考指南及备考复习资料汇总

2023年全国专升本招生考试政策汇总(更新中)

2023年全国专升本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23年全国专升本招生学校汇总

全国各地2023年专升本招生专业一览

2023年全国专升本考试大纲汇总

更多信息请点击查看>>>专升本历年真题专栏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