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卫星技术由于多媒体系统对频宽的需求相当苛刻(依目前欧美各家设计的系统而言,至少需要500MHz带宽,有些系统甚至需要2 500MHz),所以使得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所能选择的频段极为有限。从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划看,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选择Ka,波段(上行频率为28GHz,下行频率为20GHz)比较合适。但Ka波段的降雨衰减相当大,因此,在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中应慎重考虑卫星功率受限问题。地面用户系统基本用VSAT方式,天线直径最小0.5m,可大至2.5m(依传输数据速率而定)。低轨系统的接收天线要有追踪的功能。天线系统设计以蜂窝式天线覆盖图做同频再用。在低轨系统中,星上可用相控阵天线。同步轨道系统可用多馈源或相控阵天线形成蜂窝式覆盖图。因为系统采用蜂窝式覆盖,为求得高的传输效能,蜂窝间的联系应是机动的,每一个通信邮包必须在星上处理后再发射回地面,因此要求卫星上的处理器具有根高的工作量。
4.多媒体数据格式由于多媒体信息包括语音、数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各类信息,功能要求千差万别,数据压缩方法各异,所以为了有效读取各种数据并使其协调工作,需要制定特定的多媒体数据格式,对多媒体系统加以支持。另外多媒体数据可能存放在分布网络(DN)上,为了支持多用户读取,也需要多媒体数据有统一的格式。为此,ISO/IEC JTC1/SC29/WG12与CCITT SG Ⅷ/Q9成立了“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编码希赛网组”(MHEG),MHEG首先将声、文、图、形等基本信息单元抽象为“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对象”(简称MH对象),然后提出了“信息技术一一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对象的编码表示”,并于1993年将此作为ISO CD13522标准草案,简称“MHEG标准”。该标准的目标是为各个领域开发出来的多媒体应用确立一个通用基础,因而它特别注重交互性和多媒体同步、实时表现、实时交换、最终形式表现等几方面。MHEG在标准的设计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但它对于标准的实施却并不是必须的。
5.多谋体同步多媒体信息的同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连续同步,即两个以上实时连续媒体流之间的同步,如音频与视频之间的同步;另一类是时间驱动同步,即一个或一组相关事件发生与因此引起的相应动作之间的同步。在多媒体通信中,可采用缓冲和反馈法(用于单媒体向步)以及时间戳法(用于媒体同步)实现信息同步。目前针对各种应用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多媒体同步模型和方法。如Escobar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同步时钟的多业务流同步协议,支持分布式应用同步和不同多媒体流之间的同步;Yavatker和Lakshman提出了“多信息流会话协议”,支持分布式协作应用中的时间和因果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