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网络培训> 甘肃公务员网络培训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可减少垃圾填埋的体积,节约土地资源。()

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可减少垃圾填埋的体积,节约土地资源。()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可减少垃圾填埋的体积,节约土地资源。()”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不是生活垃圾分类好处的是()。

A.减少填埋用地

B.减少环境污染

C.节约资源

D.增加碳排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一个有100000人口的城市,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9kg,如果采用卫生土地填埋处置,覆土与垃圾体积之比为1:5,填

埋后废物压实密度为700kg/m3,试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20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各国主要以()方式处理各类固体废物。

A.焚烧

B.填埋丢弃

C.资源回收

D.机械-生物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垃圾填埋场在2000年向第一填埋单元填埋垃圾共20万吨,2001年转入第二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
垃圾25万吨,2002年又转入第三填埋单元填埋,共填埋垃圾30万吨。2003年准备对已填垃圾的三个单元实施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在项目实施前对第一单元进行了全面抽气试验(气体收集井及盲沟已在填埋过程中设置),得到的稳定抽气量是200立方米/小时,经测算,该填埋场的垃圾最大理论产气量为103立方米/吨(标准状态下),已知抽气试验是在一个大气压,环境温度为25℃时进行的。该填埋场垃圾的产气速率常数(k)是()

A.0.10

B.0.15

C.0.05

D.0.20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废旧电池是有害垃圾,它的回收方式()。A、放
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废旧电池是有害垃圾,它的回收方式()。

A、放在不可利用的垃圾一起

B、放在可再利用垃圾一起

C、专门回收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固体废物的微生物处理对象为()。

A.仅限于农业固体废物

B.仅限于生活垃圾

C.仅限于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有机固体废物

D.可以是有机固体废物、也可以是无机固体废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塑料垃圾因为难以被自然分解一直令人类感到头疼。近年来,许多易于被自然分解的塑料代用品纷纷问世,这是人类为减少塑料垃圾的一种努力。但是,这种努力几乎没有成效,因为据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垃圾处理公司统计,近年来,它们每年填埋的垃圾中塑料垃圾的比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近年来,由于实行了垃圾分类,越来越多过去被填埋的垃圾被回收利用了

B.塑料代用品利润很低,生产商缺乏投资的积极性

C.近年来,用塑料包装的商品品种有了很大的增长

D.上述垃圾处理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和电子产品,比如废旧电脑、废旧手机,俗称“电子垃圾”,下列关于“电子垃圾”,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电子垃圾可以进行化学处理

B.电子垃圾可以进行焚烧处理

C.电子垃圾不能填埋处理,这样会污染环境

D.电子垃圾应该进行综合处理,对有用的部份回收再利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
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摘编自《人民日报》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