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很多容器单位,比如《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一石”相当于()。

A.一斗

B.五斗

C.九斗

D.十斗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我国古代有很多容器单位,比如《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路面抗滑磨耗层抗滑性能最好的是()。

A.“一油一石”

B.“两油一石”

C.“两油两石”

D.不一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执策而临之
解释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7.解释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 ) (2) 食之而不能尽其才(______ )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 ) (4) 执策而临之(______)

此题出自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5年广东深圳中考语文试卷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了何种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近现代我国汉字有很多表达是来自于日语,比如()。

A.广告

B.宗教

C.干部

D.宣传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将文章第二、三段翻译成现代汉语。2.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增强语感。课文导语伯乐相马的故事古已有之,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你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1.将文章第二、三段翻译成现代汉语。2.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这体现
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其真无马邪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19题。(共1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ú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解释下列短语。(4分)

(1)外见:_________________。

(2)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

(3)介鳞之属:_________________。

(4)延颈而笑:_________________。

(5)所行几许: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中的“锱铢”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