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考试> 心理咨询师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4岁,退休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兄弟姐妹多,父亲已于多年前去世,自己主动把母亲接回家照顾。其大哥、大姐年龄较大,二哥体弱多病,二姐在国外,三姐照顾怀孕的女儿,因此都没有照顾母亲。求助者因为赡养问题与哥哥、姐姐们发生矛盾,自己很生气,也为此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是家里最小的,母亲已经由我照顾多年了,同样是母亲所生,他们怎么就不来照顾照顾呢?我即使能干,照顾母亲也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事呀!我说他们,他们还不听,为这些事总发生矛盾,搞得关系很紧张。心理咨询师:是别人不听你的话使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也来照顾母亲,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他们应该听你的话,来照顾母亲。求助者:是的,我很生气,他们怎么这样不懂事!心理咨询师:因此,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求助者:对,他们应该听。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话你肯定听。求助者:对,…不对,(沉默)好像不是,别人说得对,我都听了;别人说得错,我也没听。心理咨询师:你刚说过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而你又讲了别人说得对,你都听了;别人说得错,你也没听,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我照顾母亲是孝顺,他们也有责任。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按你的意思,你照顾母亲,别人也必须听你的来照顾母亲。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你对母亲怎样,你的哥哥姐姐就应该对你的母亲怎样。求助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了而他们怎么会不听?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哥哥和姐姐们不听你的话,不来照顾你的母亲所造成的。其实别人不来照顾你的母亲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一样来照顾你的母亲这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么?心理咨询师:你照顾母亲这件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不一样么?可我还没看出我要求他们照顾母亲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心理咨询师:如果把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回来时是怎样的?求助者:当然是有两种可能。一种字朝上,一种是徽朝上。心理咨询师: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硬币抛向天空一样?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两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你对别人提出要求,并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说"按你所说……",表明其()。

A.实施对求助者的教育

B.启发求助者思考

C.按求助者的信念推理

D.改变求助者信念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心理咨询师说"按你所说……",表明其()。”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案例二: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大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与丈夫是大学同学,双方感情很好,一年前,求助者生下女儿,母亲过来照顾,一家人其乐融融,半年前,单位评定职称,求助者因为休产假,在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方面与同事相比又没有优势,没有评上副教授。求助者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没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心里很不是滋味。近三个月来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认为丈夫不理解她,经常和丈夫吵架,对母亲发脾气,摔家里的东西,对女儿也疏于照顾,求助者以前经常召集同学聚会,现在却常找各种理由回避聚会,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最近还出现胸闷、头晕、全身乏力、胃痛胃胀、入睡困难等症状。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经常收到表扬,好强,追求完美。21、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特点是()。

A.属于变形冲突

B.人格障碍明显

C.负性情绪明显

D.社会功能受损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案例二: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大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与丈夫是大学同学,双方感情很好,一年前,求助者生下女儿,母亲过来照顾,一家人其乐融融,半年前,单位评定职称,求助者因为休产假,在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方面与同事相比又没有优势,没有评上副教授。求助者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没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心里很不是滋味。近三个月来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认为丈夫不理解她,经常和丈夫吵架,对母亲发脾气,摔家里的东西,对女儿也疏于照顾,求助者以前经常召集同学聚会,现在却常找各种理由回避聚会,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最近还出现胸闷、头晕、全身乏力、胃痛胃胀、入睡困难等症状。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经常收到表扬,好强,追求完美。24、心理咨询的效果受()的影响。

A.咨询师

B.咨询方法

C.求助者

D.咨询目标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案例二: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大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与丈夫是大学同学,双方感情很好,一年前,求助者生下女儿,母亲过来照顾,一家人其乐融融,半年前,单位评定职称,求助者因为休产假,在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方面与同事相比又没有优势,没有评上副教授。求助者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没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心里很不是滋味。近三个月来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认为丈夫不理解她,经常和丈夫吵架,对母亲发脾气,摔家里的东西,对女儿也疏于照顾,求助者以前经常召集同学聚会,现在却常找各种理由回避聚会,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最近还出现胸闷、头晕、全身乏力、胃痛胃胀、入睡困难等症状。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经常收到表扬,好强,追求完美。20、对该求助者恰当的咨询目标是()。

A.改善情绪

B.让丈夫理解她

C.评上职称

D.改善睡眠症状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案例二: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大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与丈夫是大学同学,双方感情很好,一年前,求助者生下女儿,母亲过来照顾,一家人其乐融融,半年前,单位评定职称,求助者因为休产假,在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方面与同事相比又没有优势,没有评上副教授。求助者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没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心里很不是滋味。近三个月来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认为丈夫不理解她,经常和丈夫吵架,对母亲发脾气,摔家里的东西,对女儿也疏于照顾,求助者以前经常召集同学聚会,现在却常找各种理由回避聚会,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最近还出现胸闷、头晕、全身乏力、胃痛胃胀、入睡困难等症状。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经常收到表扬,好强,追求完美。16、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包括()。

A.工作效率下降

B.未评上高级职称

C.回避同学聚会

D.认为丈夫不理解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案例二: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大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与丈夫是大学同学,双方感情很好,一年前,求助者生下女儿,母亲过来照顾,一家人其乐融融,半年前,单位评定职称,求助者因为休产假,在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方面与同事相比又没有优势,没有评上副教授。求助者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没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心里很不是滋味。近三个月来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认为丈夫不理解她,经常和丈夫吵架,对母亲发脾气,摔家里的东西,对女儿也疏于照顾,求助者以前经常召集同学聚会,现在却常找各种理由回避聚会,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最近还出现胸闷、头晕、全身乏力、胃痛胃胀、入睡困难等症状。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经常收到表扬,好强,追求完美。13、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主要是()。

A.恐惧

B.烦躁

C.强迫

D.抑郁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不合群,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无论什么原因它就是一件事,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您讲得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效果的。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包括()。

A.情绪问题

B.认知问题

C.行为问题

D.能力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漂亮高雅。上大学时与同班同学恋爱,毕业后结婚,两人感情好,与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天听到婆婆告诫丈夫:千万别怕老婆,得能管住她,活儿让她多干点儿。求助者听了虽很生气,但为了丈夫还是忍住了。还有一天晚上,求助者和丈夫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起来,气氛还算平和。后来婆婆进来“旁听”两人斗嘴,为顾全面子两人都突然绷紧面孔,提高嗓门。结婚一年多以来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近一个月以来,下班不想回家,失眠,食欲下降,胃不舒服,体重降了十多斤,做胃镜未查出问题。求助者不知如何是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在婆媳问题上,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情况我都说过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 心理咨询师: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 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思考一下可以吗? 求助者:我早想过了,但我想不出来什么。 心理咨询师: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求助者:我想和婆婆搞好关系,婆婆别老是干预我们夫妻间的事情。我想和她分开过,那样我就要买房子,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况且丈夫是独生子也很孝顺。我现在都快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也不想干。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商场买衣服,漂亮的衣服很贵:而便宜的衣服又不漂亮。你说你怎么办啊? 求助者:我既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 心理咨询师:想要漂亮的衣服还不想多花钱,那怎么办啊? 求助者:(沉默)没法办。 心理咨询师:没法办,但又必须买一件,怎么办? 求助者:(沉默)只能选一个。 心理咨询师:选哪个? 求助者:我可能会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心理咨询师:你想想,你不知道是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还是分开单过,不就是像买衣服一样吗?因为两个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样做,你是想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 求助者: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呢? 求助者: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心理咨询师: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怎么选,告诉我一声好吗?该求助者目前主要的心理问题是()

A.认知错误

B.内心冲突

C.夫妻关系

D.婆媳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同一个事件,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你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知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若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您讲的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地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时,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合理情绪疗法强调了()的重要性。

A.早期经验

B.求助者认知

C.刺激形式

D.求助者情绪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求助者:女性,27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经常和父母、同事、客户发生矛盾,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最近又因琐事与同事发生矛盾,很生气,也为此痛苦,主动来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主要是和同事搞不好关系,有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我比较能干,在公司的业绩不错,别人嫉妒我,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我过不去。心理咨询师:是别人挑你的毛病,造成你生气吗?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别人不挑我的毛病,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若某一天,你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把你的咖啡碰洒了,你会怎样想?求助者:我会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小心。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样呢?求助者:盲人啊……盲人是看不见的,我想我会原谅他。心理咨询师:你看,咖啡洒了,同一个事件,但由于不同的认知结果,你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对事物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真正原因。求助者:是这样吗?沉默你说的好像有道理。心理咨询师: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都会有些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认知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求助者:真会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你遇到的那些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都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的认识不一样吗?可我还没看出我对别人挑我毛病的认识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心理咨询师:这正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问题。你冷静地想一下,你和同事关系很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那些人总爱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不许人家挑你毛病的理由是什么呢?求助者:我工作做得好,客户多,他们凭什么挑我的毛病?心理咨询师:你可以希望别人不挑你的毛病,但你不能不许别人挑你的毛病。求助者:对别人不能提出要求吗?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但是你若要求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你怎样,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您讲的很对,但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这点。您说这毛病能改吗?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要想很快地改变是困难的。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出现反复时,不要灰心,贵在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段对话最可能出现在心理咨询的()阶段。

A.诊断

B.咨询

C.强化

D.巩固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