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PPS抽样
2.次分析
3.抗逆力
4社会工作评估
5.个突管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在社会研究设计中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2.简述社会研究测量的效度。
3简述社会工作预估方法
4简述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四个基本系统。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在社会研究中概念操作化方法,并举例说明
2.论述社会工作结案时案主可能出现的情绪及其应对方法
四、实务操作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小王(案主)站立的姿势像个犯了错的孩子,目光不敢正视,偶然瞟一眼工作者工作者轻轻端把椅子让她坐下,位置离工作者比较近,并给她倒了一杯热水,慢慢送到她手中,“喝点热水,再慢慢说吧”,小王一面点点头,一面用双手捧起杯子准备喝水,工作者用关注的目光,看她喝了几口水,然后,倾听她的诉说……说了一段时间后,小王开始夸夸其谈,不断表扬自已,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的反应依然是静地听着,默默地点头表示赞扬。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上述资料其所作所为主旨是什么?(4分)
(2)社会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4分)
(3)你认为这段资料实现了此目标吗?为什么?(4分)
(4)影响这种目标建立的因素有哪些?(4分)
(5)为实现社会工作者的这一目标,应该怎么做?(4分)
2.周某,1966年生,高中文化程度,未婚,父母已经离异,1985年周某因故意杀人抢劫罪被判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8年减刑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减为5年,因服刑期间表现良好,2001年7月从新疆提前释放回沪,矫正期限为:2001年7月4日至2006年7月3日。周某长期生活在缺乏母亲关心与管教的家庭,母亲于1958年支内,一直在贵州生活、工作,常年与家人两地分居,每年仅回家探亲一次,一家人难得团聚,但聚时父母经常吵架,周某与哥哥关系较好,1983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将哥哥带到贵州2年,周某一度失去了生活中的贴心伙伴,感情上的依靠和成长中的相互提醒,整天与一帮“哥们”混在一起。周某刑满释放回家后,与父亲吃住在一起,哥嫂一家人住在隔壁,居住条件差,父亲已经退休,哥哥是名普通工人,嫂子无业,当年周某案发,是父亲报的案,且强迫周某主动投案自首现在父子关系有些微妙,一方面在生活上周某离不开父亲的照料,另一方面,父亲脾气不好,周某不仅得不到理解,反而受到他的冷嘲热讽,但哥哥经常过来与周某聊天说话,兄弟关系和睦,与嫂子关系一般。周某释放后与以前所谓的哥们已不再联系当问及与邻居的关系时,因其父亲与邻居发生过矛盾而基本上不来往,但居委始终对周某给予关心和帮助,协助其寻找工作,并一直给予其最低生活补助,这是周某在矫正期间重要的社会支持,周某现在在一文具制品公司任仓库保管员,他与公司同事相处融洽,在同事中口碑较好。
(1)根据资料,请绘制案主周某的生态图。(10分)
(2)如何构建周某的社会支持网络。(10分)
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弗莱克斯纳之问
2社会工作直接服务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4规定性角色
5次级群体
6阶层性贫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析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2简述群体动力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析社会工作研究的特点
简评人本治疗模式
简析社会政策的性质
简述文化控制的主要手段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联系实际,阐述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2社会工作如何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28分
近日,《中国社工时报》客户端推送了一篇新闻报道《中国(温州)动物社工研究基地落户
洞头》(原文刊发于2015年11月19日的《温州日报》,作者杨冰艳),引起了部分社工专业教
师的强烈不满。
材料1:新闻报道部分内容:日前,中国(温州)动物社工研究基地暨公益陪伴犬计划启动仪式在洞头区市民活动中心举行。由快乐之本社工服务中心与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温州市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中国吴起完物工作室、温州市宠物行业代表等共同为中国动物杜工研究基地揭牌,联合启动公益陪伴犬计划。据悉,作为公益陪伴犬计划的发起机构之一,快乐之本社工服务中心早在2013年率先创新提出“动物社工理念”,即秉持社工助人自助理念,以狗狗社工为工作手法,帮助服务对象心灵得到慰藉,走出封闭环境,拥有和社会交往的媒介。
材料2:批判者说:“随便什么都挂上社工名称。这成什么了?”“忍无可忍,这是对社工的侮辱”“哔众取宠,还狗狗社工?社工的内酒都没有搞清楚”“晕,对人有用就叫社工?以后是不是还有裤裤社工、大米社工什么的?”“社工是整个同行的共同名字,不是哪个机构的私有名称。”“通过宠物狗协助服务对象,境外早就有,但没有把狗叫社工的。”“把狗叫社工,真是笑话,太荒唐了
材料3:提出者回应:“工作是人粪的能力,社会工作也是一种工作,让动物当社工,帮助服务对象,有何不可?”“通过训练,狗狗可以进入服务对象家庭生活,给予有质量有温度的陪伴这难道不是助人自助吗?”“专业和成效标准是:能不能真正让服务对象受益”“我们提出动物社工理念,并在探索实践阶段,请允许我们成长。”
问题1: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3分)?你怎么理解“社工”这一概念(7分)?
问题2:为什么会出现这场争论(9分)?对此争论,你作何评价(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