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公布的《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可知,中学综合素质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考生备考主要以这五个模块为重点,为帮助大家备考2022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下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以人为本学生观”。更多相关考试资料,请下载附件进行查看!
2022年下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知识点精讲2 “以人为本”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于发展的主体地位。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地当作“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而现实中,个别教师忽视学生的独立主体性特点,以教师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进而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这是与当代学生观相悖的。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在这种学生观的引导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成长。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从本质上讲,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师应当避免只关注学生的现实情况,要挖掘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全局性把握,甚至全人生的指导。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
3.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端,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因时制定,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才条件,从个性化的角度入手,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内有所专长、有所成就,培养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能力奠定坚定的基础。
【真题回顾】
(2018下)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答案:A
(2017下)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曹老师的做法( )。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D
(2015下)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这表明于老师( )。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参考答案:B
(2016下)材料分析题:
汤老师接手3班班主任一个月了。他在课间经常把做作业的同学“撵”出教室,还“异想天开”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去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路线,让学生模仿在联合国发言,让学生设计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又在“折腾”分层教学,现在他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态......有老师建议他少“折腾”,还说:“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劲。再说即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汤老师依然坚持他的做法,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把分层教学与“小先生制”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例如,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一段时间之后,汤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作业中另辟蹊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汤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
材料中汤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主要表现在: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材料中汤老师相信学生具有发展潜力,才有了丰富多样的作业活动方式,才真正探索出能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
(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发展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材料中汤老师让学生自主设计世界文化遗产考察路线,模仿联合国发言,设计公益募捐的方案,积极推动“分层教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好,等等都体现了汤老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材料中汤老师非常注重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他不跟其他老师一样满足于关注大多数学生,而是探索创新实验新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总之,我们应该像汤老师一样,秉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