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预约成功后,不错过重要时期

点击预约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责编:胡敏娟 2021-01-18
教师资格资料领取

2021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A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B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C项,凯洛夫《教育学》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编写的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出版后风靡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将其作为教材,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教师也将其作为业务进修读物。D项,马卡连柯著有《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方面。因此,题干选C。

2.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个体发展主要体现为(   )

A.个性化与道德化

B.社会化与个性化

C.社会化与标准化

D.个性化与趋同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功能。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等。因此,题干选B。

3.“跳一跳,摘到桃”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范例教学理论

C.合作教育学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A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B项,范例教学理论由瓦根舍因创立。通过对“范例”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C项,合作教育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于苏联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提倡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合作,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D项,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由巴班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是一个系统,才能够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以便达到教学过程组织的最优化。题干中,跳一跳摘桃子体现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此,题干选A。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认为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题干选C。

5.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    )

A.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

B.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

C.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

D.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衔接。因此,题干选D。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算、地形测绘、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以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A项,实验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验法的主体是学生。实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B项,参观法是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C项,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或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的主体是教师。D项,实习作业法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题干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践锻炼就是实习作业法。因此,题干选D。

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理论流派包括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社会课程论。A项,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为代表。学科课程论主张学校教育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B项,活动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及其学生克伯屈。活动课程论主张教育内容应密切联系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使课程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C项与D项为干扰选项,排除。因此,题干选B。

8.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   )

A.以学习个体经验为主

B.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以学习群体经验为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题干选B。

9.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以磷化氢的“自燃”现象,说明民间俗称“鬼火”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的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A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B项,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C项,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又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D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体现的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因此,题干选C。

10.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增强学生体质

B.传授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C.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D.为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理解学校体育的概念,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的要点。第一,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第二,学校体育是完整的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因此,题干选A。

1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A项,实际锻炼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B项,品德评价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C项,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D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题干中,孟子所述为实际锻炼法的体现。因此,题干选A。

12.教师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单词,要求他们记住,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遗忘进程的因素。许多学者就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这两个现象。A项,首因效应是指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B项,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C项,前摄抑制是指前面所学知识对后面所学产生的干扰作用。D项,倒摄抑制是指后面所学知识对前面所学产生的干扰作用。题干中,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是近因效应的体现。因此,题干选B。

13.阳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继时型

D.同时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的类型。美国心理学家赫曼·威特金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干扰。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美国心理学家帕斯克等人提出整体型与序列型这两种对立的认知方式。序列型又称继时型,这类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整体型又称同时型,整体型的学习者总是试图把一系列的子问题组合起来进行整体的思考。题干中,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表明该学说属于场依存型。因此,题干选A。

14.赵敏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有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为了改变她的这一弱点,老师给她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当她主动提问时,就及时给予表扬。这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方法属于(    )

A.行为强化法

B.精神分析法

C.榜样示范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方法。A项,行为强化法则是通过训练,建立某种良好行为,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一种好刺激。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B项,精神分析学法通过对咨询对象(患者)过去的了解,了解接受咨询者的心理内部动力以及咨询对象(患者)与治疗医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对咨询对象的精神分析。主要是以研究人的潜意识为主。C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D项,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普,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题干中老师利用鼓励的方式增加了赵敏主动发言的行为,正是采用了正强化的方式,因此,题干选A。

15.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小鸟,这种现象属于(   )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A项,为干扰选项,排除。B项,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C项,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无意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引起的。D项,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比如考试时集中注意。题干中,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引起学生的注意,就属于无意注意。因此,题干选C。

16.欣怡能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为规则是绝对的,不可变更的,并表现出对规则的服从。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欣怡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其中权威阶段又称他律阶段(5-8岁),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服从权威,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题干中,欣怡认为规则不可变更并服从规则体现她处于权威阶段。因此,题干选B。

17.李伟同学在上课前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判断,如果认为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他就会认真听课,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种现象是(   )

A.结果期待

B.过程期待

C.社会期待

D.效能期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那他就很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行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李伟同学课前对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而认真听课的判断属于效能期待。因此,题干选D。

18.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能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按福勒等人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张老师的成长处于(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结果阶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成长的阶段。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三阶段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阶段一般是新老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关注情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教学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题干选B。

19.晓东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于是他学习更加努力。晓东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外部动机

B.近景、内部动机

C.远景、外部动机

D.远景、内部动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的来源,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学习动机可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远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题干中,“期末考试”、“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可知为近景、外部动机。因此,题干选A。

20.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种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对于有意想象,根据它的新形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题干中,例如,看见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这种现象属于无意想象。因此,题干选B。

21.李利今天新学习了20个英文单词,放学后,他就一遍一遍地背诵,直至背会全部单词。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监控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A项,监控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比如,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B项,组织策略是指组织策略就是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C项,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D项,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信息如单词,数字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根据题干“一遍一遍地背诵”可知为复述策略。因此,题干选D。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 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学评价就是某一学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总评价。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总结性评价是在某一学段结束后,对学业成绩的总评价。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3.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等具有能动作用。但同时,教育又具有社会制约性,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4.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迁移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逆向迁移作用,而不是负迁移作用。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5.气质由遗传决定。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

(1)备课;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7.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班风。

2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备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不能拿来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2.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巨大的潜能,指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学生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基于建构主义观点,研究者提出了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以及合作学习等。

29.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创造性指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上学期初,我们班转来个学生叫王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不认真,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还常常旷课。我对王伟定期家访。在家访时了解到,早在王伟读小学的时候,父母为了不让他到处乱跑,便常给他零花钱去玩电子游戏,以至于形成了网瘾。鉴于此,我建议王伟的父母多抽些时间来与他交流、沟通,并控制好他的零花钱,尽可能地限制他玩网络游戏。 同时,我发动了全班同学利用各种报刊、网络收集资料,并召开了一次题为“网络游戏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主题班会。通过激烈辩论,最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弊远远大于利,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王伟在班会课后感中写道:“通过主题班会,我才真正意识到经常旷课上网是多么愚蠢。过去我对学习一直不感兴趣,上课听不懂,整天无所事事,为了消磨时间,我就常常逃课去上网了……” 针对王伟的情况,我语重心长地与他谈心,并为他采取了一项措施:他每坚持一天不上网,就会有一位同学给他写上一句祝福或鼓励的话。我们班共有50个同学,有四十九颗火热的心愿意帮助他。我希望他不要辜负同学们的期望,王伟爽快地说:“没问题。” 此外,为了培养王伟对班集体的责任心,我与班委协商,让他担任学校清洁区卫生评分员,他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同时,同学们充分发掘王伟的特长,在每次出黑板报时,就把画报头和插图的任务交给他。班干部们也非常热心,主动担任王伟各科学习的辅导员,常常辅导他做作业。 一学期过去了,他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比以前明显提高,思想也有了很大进步。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长善救失原则。

(1)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材料中,“我”定期对王伟家访,给其父母提建议,通过家校联合帮助王伟同学,体现了该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我”针对王伟网瘾问题,采取了开展主题班会、群体鼓励、担任评分员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体现了该原则。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材料中,“我”发动全班同学收集资料,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辩论,号召全班同学帮助鼓励,使得王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并下决心进行转变,体现了该原则。

(4)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我” 充分发掘王伟的特长,让他接手画报头和插图的任务。通过这些方式,他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比以前明显提高,体现了该原则。

31.材料:

初中开学第一天,七年级(1)班班主任李老师到班级开班会,她在点名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名字。“上官文俐?”“到!”“你是不是有个姐姐叫上官文伶?”“是的。”“我记得上官文伶,她是我前几年带过的学生,她学习很努力,成绩优秀,平时很有礼貌,大家都很喜欢她,我看你和她长得非常像,在各个方面你也应该像她一样优秀。”两个月后,班主任推荐她参加学校的中学生创新竞赛,结果她取得了好成绩。得到这个好消息后,李老师对她说,“正如我想的那样,你不但爱学习,还很有创新意识。”在随后的日子里,上官文俐努力学习,团结同学,积极为班级服务,努力使自己成为李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像她姐姐一样优秀的学生。

问题:结合案例阐述教师期望的作用(10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体现了教师的期望效应。期望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后,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当学生获得老师的信任、赞美,他便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变得自信,获得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动力,并尽力朝着对方的期待努力,避免让对方失望。教师期望具有激励功能,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材料中,李老师认为这名学生与其姐姐长的像,期望她像姐姐一样优秀,并在日后教学中鼓励学生,最终这名学生真的像李老师期望的那样成为优秀学生,体现了教师的期望效应。

(2)教育启示:

①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期望效应。期望效应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应重视在教学中的期望行为,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材料中的李老师应在觉得学生与姐姐长得像,就对学生抱有期待时,积极反思。

②教师应对学生持积极期望。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望可以促进其发展,相反教师的消极期望则会对学生产生阻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坚持正面教育,对学生抱有正向期待。材料中李老师认为学生会成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结果学生真的表现很优秀,是李老师正向期待的积极作用。

③教师的期待要面向全体学生。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期待,不能只看到某个学生。

④教师要以灵活、开放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尽量以开放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发展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对学生原有的看法与期望,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23下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历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汇总(笔试各科目)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