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桂林市 |
创办时间 | 2010年 |
分数线类别 | B线 |
性质 | 双一流 |
地址 | 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项目中心 |
官网 | http://mba.gxnu.edu.cn/ |
院校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MBA项目介绍
广西师范大学创办于1932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4100多亩。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权的三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14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1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广西师范大学成为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单位。
项目特色
1.有一支年富力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广西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所依托的经济管理学院,长期来坚持实施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人力资源战略,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形成了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学缘关系较为合理,互补性强、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
2.确立“一切为了学员”的办学理念。
广西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确立了“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员的成才、成功、成长。并坚持以“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专业化服务、个性化培养”作为MBA教育的工作原则。
3. 实施“差异化”战略,培育特色,打造品牌。
广西师范大学MBA教育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战略,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民营企业为主要目标,开设富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如创新创业管理、民营企业管理等研究方向,注重细节管理,从招生、培养到学员的职业规划、创业指导,铢积寸累地打造品牌,提升学员的职业竞争力。
4.坚持走开放式的办学之路。
广西师范大学MBA教育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国内MBA教育的先进培养经验,曾组织MBA管理团队赴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上海交大安泰、北师大经管等名校商学院取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与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艾默里大学、奥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利物浦大学、埃克斯特大学;法国里尔商学院等国际著名学府开展MBA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扬长补短、取其精华、少走弯路,凸显后发优势。
项目优势
MBA 教育十分看重学校本身的品牌效应,广西师大作为一所有着80年历史的地方重点高校,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品牌认知度。我院则特别注重MBA教育的细节管理,从招生、培养到学员的职业规划、创业指导,铢积寸累打造特色和品牌,认真地从每一个环节着手,提高我校MBA教育的品牌价值,进而以此为新亮点,提升学校的的品牌价值。
作为祖国南疆一所历史悠久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我们的MBA培养具有自己的明显优势:首先,师范类院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科门类齐全,管理学科、经济学科发展势头强劲,人文社会学科的整体基础和实力在西部地区领先;其次,广西师大MBA办学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是举全校之力、聚复合资源来兴办MBA教育的,资源的整合与协调会形成优势。我院MBA教育注重汲取经济学、金融学以及文史哲等人文社会学科的资源优势,将其融入MBA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员的人文道德、国学修养、社会责任等,开拓学员的观察视野,优化学员的知识结构。在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商业实战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全面接受创新创业勇气、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熏陶。
培养目标
广西师范大学MBA教育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和经济管理学院“科学民主、博采精深、实践创新”的学院文化精神,以“忠恕、睿智、执着、勤勉、专业、精准”为MBA人才理念,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全球战略思维、具有优秀职业操守与强烈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善于沟通与合作、具有宽厚知识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学习方式 | 全日制、非全日制 |
学制 |
全日制:2.0年| 非全日制:2.0年 |
是否接受调剂 | |
是否开设提前面试 | 未开设 (2024级) |
招生人数 | 120人(全日制:45人,非全日制:75人) |
学费 | |
奖学金 | 奖学金信息暂不明确 |
声明:信息仅供参考,请以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更新时间:2024年11月05日
年份 | 总分 | 英语 | 综合 |
---|---|---|---|
2024 | 152 | 34 | 68 |
2023 | 157 | 36 | 72 |
年份 | 报考数 | 复试数 | 录取数 | 报录比 |
---|---|---|---|---|
2024 | - | 119 | - | - |
2023 | - | - | 1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