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MBA备考经验|瞄准同济,博复旦!

责编:罗双香 2024-06-17
资料领取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昊(化名)童鞋是怎样做到“双名校录取”的吧——

我2019年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然后就在一家外资游戏企业做软件测试工作。

2021年下半年开始转型为一家银行的项目经理。也是抱着学习、提升的心态去报考的MBA项目。

考研成绩最后出来是管综160分,英语70分,统考总成绩是230分。

当时,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要能考上,二最好是985,三要是可以的话,地点是在上海,这样就读就方便一些。

大致也综合了解了下几所院校MBA项目开展的情况,以及最近几年的分数线,最终将目标院校定在同济大学。

后期经过几次模拟考之后,发现自己分数还不错,觉得也可以冲一冲复旦。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无法保证学习效率,所以就给自己报了个班,专业的老师可以针对性给出学习计划,帮我分析优劣势。

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考研很多时候考的也是一个信息差,报班可以打破这种信息壁垒,能够全面了解考试信息。

当然,我这里说的考试信息包括很多,主要是自己很难知道的一些考点、考题趋势,以及目标院校的面试形式等,统称为知识盲区吧,这对于拿高分很重要。

很多同学备考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走到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多刷题,并且刷得越多,相关考试的信息量就越大,能够覆盖的考点就会越多。

我其实不反对题海战术,但是我认为的题海战术应该是有的放矢,不在于量,而在于质。

就是说,我们应该在主攻知识盲区的基本战略上,去适当地刷题,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对”就是要符合前面所说的近年考点、考题趋势,以及目标院校面试形式等之类的精准信息差,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要去做无用功。

比如说,我前面申报的目标院校同济大学可以提前面试,我就通过寻求资源,老师也好,学长学姐也罢,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同济提面的形式,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打通这些盲点之后,我就可以针对性地去准备提面申请材料以及面试问题了。

后面的结果,也证明前面的搜罗并不是瞎忙活。

我的笔试备考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去实施的,230分,还真有点超出了我的预期。

所以,我觉得自己在备考方法上相当于找到了捷径,总结起来就是说,全面打通与考试相关的一切信息壁垒,明确自身知识盲区,再集中力量去填充。

这样就能省去很多前期摸索的阶段,提高学习效率,即使工作很忙,适时调整就好了,也花不了太多时间。只要想尽一切办法精准填补完自己剩下的知识盲区就OK。

基本上我会把一些碎片时间也都利用起来,比如上下班的路上,吃完中饭过后等,这些时间用来关注时政、背英语单词、在希赛手机版的做题软件上做做题等。

可以说,只要能利用上的时间,我基本都利用上了。

有时候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一齐上来,感到整个人就不在状态了,这个时候去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就心不在焉了。

我想,与其内耗,不如果断按下暂停键。

于是,每当感到身心比较疲惫时,我就会在周末或者直接请两三天假,抛下所有未完成的工作和学习任务,一个人去爬山、去游泳。

一个是为了解压,一个是为了锻炼身体,让自己保持充沛的精神和体力去高效完成所有待完成的“打卡项目”。

总之,我觉得要想在考研路上脱颖而出,一定得在比对客观考试信息的基础上,精准填充自己在相关知识上的盲区,利用上一切能够利用上的资源,必要时适当调整备考方案,保证心态上的稳定、平和,这样才能有效率地去备考!

热门:管理类联考择校小程序,快速匹配目标院校

备考:MBA真题 |  MBA免费资料

课程:MBA免费课程MBA热门课程

推荐:2025管理类联考全年备考时间轴2025管理类联考备考计划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