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是把第一章和第二章施工质量管理关于基坑开挖方面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出来,如果大家仔细看过书,应该不难掌握。
1.挖土方前,做好地面排水和地下降水。
2.挖土前,预先设置轴线控制桩(离建筑物的距离大于2倍的挖土深度)和水准点桩(水准点标高可放在已有的建筑物上,也可离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并有围护标志)。
3.平整场地的坡度,应向排水沟方向做≥2%的坡度。
4.机械挖土时,深度在5m以内,可一次开挖,在接近设计高程或边坡边界时,预留20~30cm厚的土层,用于人工开挖和修坡。开挖超过设计深度,不准回填松土,应用砂石或低强度混凝土回填。
5.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平面位置,高程,边坡坡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开挖面500mm以下)情况。
6.土方回填,回填材料的含水率、粒径要符合要求。
7.填方设计预留沉降量: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冬季预留沉降量比常温增加。
8.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减少20%~25%。
9.土方回填避免在雨天进行。
10.填方边坡表层1m内不得含有冻土块。桩基净荷载试验,应将桩周围的冻土融化或挖除。
11.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的内容: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地面荷载、危险源。
12.无支护土方工程采用放坡挖土。
有支护土方工程:中心岛式挖土、盆式挖土、逆作法挖土。
13.基坑边缘堆放土方或材料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14.填方土料:不选淤泥、膨胀土,有机质>8%,含水溶性硫酸盐>5%。土方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或夯实。填土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15.基坑验槽常用的资料:详细岩土勘察报告;施工阶段结构图;其它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16.验槽先由施工单位自检,由总监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共同进行。
17.验槽的方法通常采用观察法(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钎探法(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序来判断,每贯入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
18.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持力层明显不均匀,浅部有软弱下卧层,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
19.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超过3m,一般采用井点降水。
明沟:在基坑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建筑物基础边0.4m外,离坡脚≥0.3m,排水明沟底面比挖土底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比沟底面低0.5m。
集水井: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设置。
20.基坑坑底进行压密注浆加固时,要待注浆初凝后再进行降水施工。
21.采用回灌井点时,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22.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分为三级(一级很严重1.1,二级严重1.0,三级不严重0.9)。
23.基坑深度大于5m的需要进行监测,由建设方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监测,监测单位编制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认可。
24.安全等级为1、2级的支护结构,在开挖时,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和附近建筑物、地面沉降监测。
25.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26.地下水位测量精度不低于10mm。
27.基坑的夯实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面积,开挖时,基坑每边比设计宽度加宽不小于0.3m。
28.地下水的控制方法:集水明排、真空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管井降水、截水、回灌。
29.基坑渗水漏水:坑底设沟排水、引流修补、密实混凝土封堵、压密注浆、高压喷射注浆。
30.水泥土墙等重力式支护结构位移超出太多,在水泥土墙背后卸载、加快垫层施工、垫层加厚、加设支撑。
31.支撑式支护结构如发生墙背土体沉陷,应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坑底加固、垫层随挖随浇、加厚垫层或采用配筋垫层、设置坑底支撑。
32.临近建筑物沉降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