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筑基层的材料有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沥青稳定碎石、贫混凝土和粒料类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包括水泥、石灰及粉煤灰稳定土或碎(砾)石材料。基层可由一层或两层构成,下层称为底基层。
2、垫层需要改善路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时,应设置垫层。垫层应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常用的垫层材料有两类:一类是松散材料,如砂、砾石等,另一类是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
3、按面层所用的材料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砂石路面。
4、通常将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称为有铺装路面;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人式路面等称为简易铺装路面;砂石路面等称为未铺装路面。
5、按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一般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
5、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作为标准轴载,以 BZZ-100 表示。
6、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的确定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即承载力)与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抗疲劳开裂的要求,即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表面计算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容许拉应力。
7、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左右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力学分析与计算,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参数有:沥青层面、基层、底基层、垫层和路基的回弹模量 ,沥青混凝土、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的劈裂强度。以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应采用试验温度为 20℃的抗压回弹模量;验算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层底拉应力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应采用试验温度为 15℃的抗压回弹模量和极限劈裂程度。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材料参数应采用规定龄期的抗压回弹模量和极限劈裂强度,水稳类材料龄期 90d,二灰、石灰类材料为 180d,水泥粉煤灰稳定类为 120d。
8、沥青混合料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组成。沥青路面一般采用道路石油沥青; 气候条件恶劣、交通特别繁重路段,可采用改性沥青。
9、道路石油沥青应满足所选沥青等级及沥青标号的针人度、针入度指数( PI)、软化点、60'C 动力黏度、延度、蜡含量、闪点、溶解度、密度、抗老化等技术要求。聚合物改性沥青包括 SBS 类改性沥青、SBR 类改性沥青、EVA 与 PE 类改性沥青,应满足针人度、针入度指数 PI、延度、软化点、135"C 运动黏度、闪点、溶解度、弹性恢复(25℃)、黏韧性、韧性、储存稳定性、抗老化等技术要求。
10、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应该洁净、千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石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 0.075mm 颗粒含量(水洗法)、软石含量等技术要求,粗集料的粒径规格、粗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磨光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11、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表观相对密度、坚固性、含泥量、砂当量、亚甲蓝值、棱角性等要求 。细集料应有一定的级配。
12、矿粉应干燥、洁净,满足表观密度、含水率、粒度范围、外观、亲水系数、塑性指数、加热安定性等质量要求。
13、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击实次数(双面)、试件尺寸、空隙率(VV)、稳定度(MS)、流值( FL)、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析漏损失、肯特堡飞散损失等技术指标规定。
为了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还必须进行车辙试验,应达到要求的动稳定度。必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为限制沥青路面的透水性,应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试验,渗水系数应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