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下载APP
小程序
希赛网小程序
导航

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答案及解析(6)

责编:希赛网 2021-07-07
法考资料领取

希赛网为大家整理了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以下为卷一第六部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51—85题,每题2分,共70分。

51、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该解释是学理解释

B.该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C.该解释和刑法本身具有同等效力

D.该解释所采用的是文理解释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解释。

AB项:按照解释主体和效力的不同可以把法律解释划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又称为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是指特定的机关或其他有权解释的人所作出的解释,该解释有普遍约束力;非正式解释又称为任意解释、学理解释、无权解释,是指由法学学者或其他组织所做出的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题中解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为有权解释,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立法法》第50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此项正确。

D项:文理解释是从法律条文的一般性语言文字来说明其含义。题中解释是给刑法中的信用卡进行定义,为文理解释,此项正确。

52、“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对同时代其他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据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对罗马法制度、原则的继承

B.国内法不可以继承国际法

C.法的移植不反映时间关系,仅体现空间关系

D.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制定法,还包括习惯法

【答案】ABD

【解析】

AB项考查法的继承。法的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之间的继受和延续,A项正确,而国内法与国际法并不为不同历史类型,因此不可以继承,B项正确。

CD项考查法的移植。法的移植是指一个对同一时代内其他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既体现了时间关系,又体现了空间关系,其对象包括外国法、国际法、国际惯例等等,因此C项错误,D项正确。

53、2007年,某国政府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症等疑难疾病的医学研究。该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对此,下列哪些评论是正确的?

A.目前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规定,这是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体体现

B.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立法给予规范和调整

C.如因该研究成果发生了民事纠纷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则法院可以依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

D.如该国立法机关为此制定法律,则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该国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答案】ABC

【解析】

ABC项考查法的作用。A项:是对法的局限性的阐述,说法正确。

B项:正因为法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应及时予以立法保护,此项正确。

C项: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对于法律等正式渊源暂未规定的问题,可以依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此项正确。

D项考查法的特征。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非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此项错。

54、2007年8月30日,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

A.《反垄断法》的制定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市场垄断,也就不需要《反垄断法》,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法律的母体,法律是社会的产物

B.法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事实说明,唯有经济才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除经济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D.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

【答案】ABD

【解析】

ABC项考查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法作为上层建筑,其起源、作用和发展都受到了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但法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除经济基础以外,历史、文化、民族等因素同样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有影响,故AB项正确,C项错误。

D项考查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为了使得法律更为有效地控制社会,应当使法律与其他的社会规范进行配合,如宗教、道德、政策等,此项正确。

55、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B.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

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

D.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法与道德。

A项:在强制方式上,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有着较大区别,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由保证实施,而道德规范则不具有强制性,是靠行为人内在良知的认可和责备,此项正确。

B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强调“恶法亦法”,否定法与道德之间存在联系,此项正确。

C项:法与道德在运作机制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法律规范具有建构性、程序性,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而道德规范与程序毫无关系,以责任为重心,此项错。

D项: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此项正确。

56、关于法的适用与法律论证,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法的适用所处理的问题,既包括法律事实问题也包括法律规范问题,还包括法律语言问题

B.法的适用通常采用逻辑中的三段论推理

C.法的适用只要有外部证成即可,毋需内部证成

D.法律论证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没有关系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法的适用。

AB项:法律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法的适用所处理的问题必然包括法律语言问题。法律人适用有效的法律规范解决具体个案纠纷的过程在形式上是逻辑中的三段论推理过程,大前提是法律,小前提是案件事实,而结论是决定或裁决,因此法的适用所处理的问题还包含了法律事实问题和法律规范问题,故AB两项正确。

C项:法的适用中的外部证成和内部证成共同保证着法律决定的合理性,是相关联的,此项错误。

D项:法律论证需要解释法律条文,也需要通过推理来得出判决,因此法律论证与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有关系,此项错误。

57、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法制史。

A项:商鞅“改法为律”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的普遍性,此项正确。

B项:废除肉刑的为汉文帝,此项错误。

C项: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所在,即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此项正确。

D项:清末修律的最大特点即为“中体西用”,此项正确。

58、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B.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

C.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D.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较高审判机关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法制史。

A项:西周时期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此项正确。

B项: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结果须呈报上级,此项正确。

C项:明代的大审每五年一次,此项错误。

D项: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较高审判机关,此项正确。

59、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与法律的形成

B.美国宪法修正案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来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等

C.《法国民法典》根据“天赋人权”理论规定了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

D.1888年完成的《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被认为过于追求罗马法化而忽视民族传统,注重资本家的利益而缺乏对弱者权利的保护而受到多方批评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外国法制史。

A项:公元前7世纪后,罗马氏族制度趋于解体,平民阶层逐渐形成,但不享有政治权利,不能与贵族通婚,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与法律的形成,此项正确。

B项:宪法修正案改变美国宪法的正式形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来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此项正确。

C项:《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其强调民事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契约自由等,正是“天赋人权”理论的体现,此项正确。

D项:《德国民法典》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典,其1888年完成的第一草案受到多方批评,认为过于追求罗马法化、注重资本家的利益,从而忽视民族传统、缺乏对弱者的保护,此项正确。

60、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

B.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全面修改

C.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D.“尊重和保障人权”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内容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A项: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此项错误。

B项:1982年《宪法》是对1978年的全面修改,此项错误。

C项:我国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改,分别是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通过了共31条修正案,此项正确。

D项正确。

小编推荐:

new.gif2009-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历年真题答案及解析汇总

new.gif2019法考真题答案及解析客观题一(回忆版)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加群交流

公众号

客服咨询

考试资料

每日一练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