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网为大家整理了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以下为卷二第四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31、关于取保候审的程序限制,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保证金应当由决定机关统一收取,存入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B.对于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不得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C.对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时使用保证金担保和保证人担保两种方式
D.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不得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答案】C
【知识点】取保候审
【解析】
A项错误,不可选。《刑事诉讼法》第70条第二款规定: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可见,保证金不应由决定机关收取,故A项错误。
B项错误,不可选。《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可见,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只要采取取保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同样可以适用取保候审,因此,B项错误。
C项正确,当选。《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可见,保证人和保证金不能同时适用,故C正确。
D项错误,不可选。《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故D错误。
32、王某被姜某打伤致残,在开庭审判前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并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法院对于该申请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予受理
B.可以采取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财产的措施
C.只有在王某提供担保后,法院才予以财产保全
D.移送财产所在地的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答案】B
【知识点】附带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
【解析】
A项错误,不可选;B项正确,当选。根据《高法解释》第15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可能因被告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附带民事判决难以执行的案件,根据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申请,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可见,法院可以受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诉中财产保全的申请,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错误,D项错误,皆不可选。根据《高法解释》第152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至第一百零五条的有关规定,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三款的规定除外。《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由此可知,王某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不是必须提供担保,故C项错误。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都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故D项错误。
33、关于刑期计算,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甲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其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154天的期间折抵刑期154天
B.乙通过贿赂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其在监外执行的267天不计入执行刑期
C.丙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脱逃的78天不计入执行刑期
D.丁被判处管制,其判决生效前被逮捕羁押208天的期间折抵刑期416天
【答案】A
【知识点】期间的计算
【解析】本题为选非题型。
A项当选。《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2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处拘役,监视居住2日折抵刑期1日,A项中甲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154天,折抵拘役77天,而不是154天,故A项错误,当选。
B、C项不当选。《刑事诉讼法》第257条第3款规定:“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在监外执行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故B、C两项表述皆正确。
D项不当选。依据《刑法》第41条的规定: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故D项表述正确。
34、卢某坠楼身亡,公安机关排除他杀,不予立案。但卢某的父母坚称他杀可能性大,应当立案,请求检察院监督。检察院的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
A.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
B.拒绝受理并向卢某的父母解释不立案原因
C.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可以立案并交由公安机关侦查
D.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立案
【答案】A
【知识点】立案监督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A项正确,当选。A项所述“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符合法律规定,故A项正确。
B项错误,不可选。B项中“检察院拒绝受理”是不正确的。
C项错误,不可选。C项错误在于检察院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不能直接立案。
D项错误,不可选。D项中,不是“应当建议”公安机关立案,而是“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35、对侦查所实施的司法控制,包括对某些侦查行为进行事后审查。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事后审查的对象主要包括逮捕、羁押、搜查等
B.事后审查主要针对的是强行性侦查措施
C.采取这类侦查行为不可以由侦查机关独立作出决定
D.对于这类行为,公民认为侦查机关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寻求司法途径进行救济
【答案】D
【知识点】侦查的司法控制
【解析】
依据教材《三大本》对侦查中司法控制的相关论述,审前程序中的司法控制主要针对强制性的侦查行为进行事先制约,如逮捕、羁押、搜查这样一些比较严厉的措施。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任意性侦查措施的采用则可由侦查机关独立地作出决定。针对侦查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存在和缺乏制裁的问题,则往往对其采取事后审查。公民对于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所有的侦查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都可以寻求司法途径进行救济。
A项错误,不可选。A项错误在于,针对对逮捕、羁押、搜查等强制性侦查措施,要接受“事前”审查,而不是“事后”审查。
B项错误,不可选。B项错误在于,不是事后审查,而是事前审查主要针对的是强行性侦查措施,故B项错误。
C项正确,当选。对于事后审查的任意性侦查措施,公民认为侦查机关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寻求司法途径进行救济,故D项所述正确。
36、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检察机关就必须提起公诉。关于这一制度的法理基础,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起诉便宜主义
B.起诉法定主义
C.公诉垄断主义
D.私人诉追主义
【答案】B
【知识点】起诉;起诉便宜;诉起法定;公诉垄断;私人追诉
【解析】
刑事起诉包括公诉和个人私诉两种途径。现代各国刑事起诉普遍实行公诉,公诉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刑事公诉独占主义,即刑事案件的起诉权被垄断,排除被害人提起自诉的可能;另一种是刑事公诉兼自诉制度,即将大量的、较为严重的刑事案件起诉权交由检察机关代表提起公诉;而将少数轻微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刑事案件,允许公民提起自诉。
在对待经过侦查和起诉审查的刑事案件,在符合起诉法定条件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对于起诉还是不起诉,是否有自由裁量的权力,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起诉法定主义,即经过侦查和起诉审查,对于已经查明的犯罪事实,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法定起诉条件,不论个案具体情节,检察机关必须一律提起公诉,不享有是否起诉的自由裁量权;另一种是起诉便宜主义,也就是在即使已经查明的犯罪事实,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检察机关也可以斟酌个案具体情况和刑事政策的发展,即使具备起诉条件也可裁量决定起诉还是不起诉。
B项正确,当选。本题题干提供的信息是“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检察机关就必须提起公诉”,显然是起诉法定主义的准确表述,故B选项正确。
37、开庭审判过程中,一名陪审员离开法庭处理个人事务,辩护律师提出异议并要求休庭,审判长予以拒绝,四十分钟后陪审员返回法庭继续参与审理。陪审员长时间离开法庭的行为违背下列哪一审判原则?
A.职权主义原则
B.证据裁判规则
C.直接言词原则
D.集中审理原则
【答案】C(原答案为D)
【知识点】刑事审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
【解析】
A项不可选。职权主义原则是指法官在审判程序中居于主导和控制地位,相对弱化控、辩双方在审判中的职能作用发挥,尤其是辩护方的诉讼职能作用相对弱势地位,职能作积极性的审判原则。职权主义原则要求充分法官在审判阶段查明事实、公正裁判的职权作用,程序进程上法官主导法庭审理。本题中,并未体现对法官职权作用的强调。陪审员离开法庭40分钟也并未见得违背职权主义原则。所以A项不可选。
B项不可选。证据裁判规则又称证据裁判主义,是指对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认定应依靠证据;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不得认定案犯罪事实。本题所述陪审员中途离开法庭,与证据裁判规则无明显关联,所以B项不可选。
C项当选。直接言词原则是由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共同构成,直接原则要求裁判的法官必须亲自参与庭审;言词原则要求所有言词证据应当以言词方式提供,实物证据也应当以口头方式调查、质证,当事人、证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法庭审理应当建立在双方交叉询问、充分质证和辩论基础之上。本题中,陪审员在庭审持续进行的情况下,离开庭审40分钟,是对直接原则的违背,也就违背了直接言词原则。所以C项当选。
D项不可选。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中断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在不更换审判人员,除非必要休息时间,不得中断案件审理的诉讼原则。集中审理原则形式上要求审判持续、不间断地进行,实质上是为了保证法官对本案审理的一贯性,思维过程的审慎性、持续性,以维护司法的审判公正。本案中一陪审法官在庭审中离开审判席长达40分钟,肯定有违直接审理原则,但案件的审理并未中断,仍在继续进行,离席法官是出于休息或思考之必要而离开,还是办理其他案件去了,题中并未交待,所以,是否有违集中审理原则,尚不十分明显。所以D项不选。
38、在法庭审判中,被告人翻供,否认犯罪,并当庭拒绝律师为其进行有罪辩护。合议庭对此问题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被告人有权拒绝辩护人辩护,合议庭应当准许
B.辩护律师独立辩护,不受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约束,合议庭不应当准许拒绝辩护
C.属于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形的,合议庭不应当准许拒绝辩护
D.有多名被告人的案件,部分被告人拒绝辩护人辩护的,合议庭不应当准许
【答案】A
【知识点】法律援助辩护
【解析】
《高法解释》第254条规定“被告人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指派律师的,合议庭应当准许。被告人拒绝辩护人辩护后,没有辩护人的,应当宣布休庭;仍有辩护人的,庭审可以继续进行。有多名被告人的案件,部分被告人拒绝辩护人辩护后,没有辩护人的,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对该被告人另案处理,对其他被告人的庭审继续进行。重新开庭后,被告人再次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的,可以准许,但被告人不得再次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要求另行指派律师,由其自行辩护。被告人属于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形,重新开庭后再次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的,不予准许。”故选项A正确。
被告人有委托和拒绝辩护人辩护的权利,故B项错误。
对于依法应当给予法律援助辩护的被告人,拒绝过一次辩护律师辩护的,重新开庭再次拒绝的,法庭不予准许。故C项错误。
《高法解释》第254条规定有多名被告人的案件,部分被告人拒绝辩护人辩护后,没有辩护人的,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对该被告人另案处理,对其他被告人的庭审继续进行。因此,合议庭可以准许部分被告人的拒绝辩护,准予辩护后,或由其另行取得辩护人,或对其另案处理,但不能不准许被告人拒绝辩护。故D项错误。
39、检察院以抢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后查明被告人构成抢劫罪。关于法院的做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当建议检察院改变起诉罪名,不能直接以抢劫罪定罪
B.可以直接以抢劫罪定罪,不必建议检察院改变起诉罪名
C.只能判决无罪,检察院应以抢劫罪另行起诉
D.应当驳回起诉,检察院应以抢劫罪另行起诉
【答案】B
【知识点】法院指控罪名裁判
【解析】
B项正确,当选。《高法解释》第241条规定(二)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由此可知,B项正确。
A、C、D项皆不可选。
40、法院就被告人“钱某”盗窃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生效后检察院发现“钱某”并不姓钱,于是在确认其真实身份后向法院提出其冒用他人身份,但该案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关于法院对此案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可以建议检察院提出抗诉,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加以改判
B.可以自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加以改判
C.可以撤销原判并建议检察机关重新起诉
D.可以用裁定对判决书加以更正
【答案】D
【知识点】再审审理后的处理方式
【解析】
D项正确,当选。《高法解释》第390条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被告人姓名等身份信息有误,但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裁定对有关信息予以更正。四项中只有D项所述符合该法条的规定,A、B、C三项所述皆错误,不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