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是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理论法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小编将《法律责任》的知识点为大家进行了整理,希赛网理论法精讲系列教材会将知识点分章节逐一解析,帮助大家将知识融会贯通,高效备考。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点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特点是:(1)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2)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即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强制力保证。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
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法律责任的竞合包括“竞”与“合”两个方面。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法律责任产生,这是法律责任的“合”;而这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这就是“竞”。如某公共汽车司机因避让前车紧急刹车,车内乘客摔伤,对于受伤乘客来说,既可以对公交公司提出违约责任也可提出侵权责任,但这两种责任不能同时追究,只能择其一。这就是法律责任的竞合。
法律责任竞合是法律上竞合的一种,它既可发生在同一法律部门内部,如民法上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也可发生在不同的法律部门之间,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之间的竞合。法律责任的竞合较多的是指民事上的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22条的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即在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允许受害人选择其中一种责任提起诉讼。
三、归责与免责
(一)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法律责任的归结,也叫归责,是指由特定机关或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在我国,归责的原则主要可以概括为: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责任法定原则是指法律责任作为一种否定的法律后果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包括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之中,当出现了违法行为或法定事由的时候,按照事先规定的责任性质、责任范围、责任方式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公正原则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第一,对任何违法、违约的行为都应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第二,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责罚相当”、“罚当其罪”。第三,公正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地区别对待。第四,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依据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非依法律程序,不得追究法律责任。第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效益原则是指在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时,应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讲求法律责任的效益。
合理性原则是指,在设定及归结法律责任时考虑各当事人的心智与情感因素,以期真正发挥法律责任的功能。
(二)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
法律责任的免除,也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
1.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经过了一定的期限后而免除。
2.不诉及协议免责,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就实际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与加害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同意的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是指对那些违法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责任。这是一种将功抵过的免责形式。
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即在财产责任中,在责任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或没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况下,有关的机关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
四、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法律制裁可依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与上述法律责任的种类相对应,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