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简介
山东交通学院始建于1956年。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获批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3200余亩,分为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威海校区、东校区4个校区办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余人,在职教职工19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
学校设有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土建工程学院、工程机械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航空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交通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航海学院、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7个二级学院,还设有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土木工程、航海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9个本科专业,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7大学科门类,其中,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土木工程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等7个省级特色专业,轮机工程、物流工程、金融学等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其中轮机工程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
近五年来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山东省教育教学课题、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立项,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奖数目与层次大幅跃升。获山东省科技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其中“黄河中下游粉土工程特性与路基长期服役性能保障技术”获201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SCI、EI、CSSCI等各类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6部,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制定行业、地方标准10余项,科研项目立项和经费逐年攀升。
学校拥有1个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山东)、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4个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智能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此外,威海校区还获批组建了3个威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威海市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平台方面,设有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交通教育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聚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始终对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和特色,着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以及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为交通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海洋强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贡献“交院力量”。与临沂市人民政府合作在临沂市成立了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山东交通学院临沂研究院”,与威海市南海新区管委会合作成立了“威海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与山东省乾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成立了“山东省交通大数据研究院”。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具有国家有关部委批准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NAIS)工作站(山东)、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交通法学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交通产业中心、山东内燃机学会秘书处、国家科技部众创空间设在学校。
学校坚持“引进、学习、融合、发展”的国际合作办学原则,不断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内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6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学术科研合作。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同泰国高校合作,在泰国孔敬省设立分校区;201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非独立法人机构“山东交通学院顿河学院”标志着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由项目办学到机构办学的重要跃升。学校重视留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累计招收来自50个国家的525名留学生。
建校63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的办学方针,秉承“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的校训,发扬“严 尊 勤 全”的优良校风,弘扬“爱校 敬业 务实 创新”的“交院人精神”,以“培养交通事业有成长力、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