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全面部署。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我省根据国家要求研究制定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日前,《实施方案》由省政府正式印发。
《实施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要,着眼于提升教育质量、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科学选才、促进公平公正出发,突出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整体设计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各类别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既落实了国家顶层设计,又体现了福建特色。为使各级教育部门、考生、家长和社会全面、准确地了解《实施方案》的有关内容,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改革背景和方案研制过程
1.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
答: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因此,这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改革坚持在统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
2.我省《实施方案》研制经历了哪些过程?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相关配套文件,2014年底我省紧锣密鼓地启动《实施方案》的研制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制定我省《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列为重点改革项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李红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6个专题调研,并赴上海、浙江等改革先进省市考察学习。黄红武厅长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研制的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教育厅先后召开30多场座谈会,广泛征求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意见;专门赴省人大、省政协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我省《实施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后上报教育部,现已备案通过。教育部认为我省《实施方案》符合国家改革精神,突出问题导向,体现福建特色,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
二、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
3、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我省改革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促进公平公正。把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完善考试组织规则,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和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切实保障考试招生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促进科学选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改革考试内容,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四是坚持统筹推进。整体设计各级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分阶段稳步实施。做好各项改革的衔接配套,增强考试招生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
我省改革总目标是:到2021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机制,基本建立顺应时代要求、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具有福建特色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4.《实施方案》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实施方案》确定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规划、基本框架,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组织保障等三部分组成。明确了改革的五大任务和17条措施,具体任务为:一是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四是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五是加强考试招生监督管理。
改革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采取四项措施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二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三是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扭转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增强素质教育导向。四是建立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五是改革高考录取评价方式,普通高校录取依据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解决“唯分数论”“一考定终生”等问题。六是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七是改革中考中招制度,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由省里统一组织实施,提高中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建立全省统一的初中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5.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的时间安排?
答:为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我省对改革时间及步骤作了合理安排:
一是关于配套专项改革。2015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相关配套专项改革。二是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6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关于学业水平考试。2017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四是关于中考中招改革。2017年,全省统一组织实施中考,启动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五是关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六是关于高考综合改革。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三、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6.促进入学公平有哪些政策措施?
答: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改革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次改革我省采取四项政策措施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一是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二是增加农村、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学生上重点本科高校人数;三是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四是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就学升学机会。另外,还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强化监督制度、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等措施保障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7.中小学招生方面采取哪些改革措施?
答:这次改革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办法,努力破解择校难题,保障入学机会公平。一是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小学按常住人口合理确定招生范围。二是初中学校通过单校划片对口直升或多校划片随机派位等方式,组织入学。三是2017年起,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由省里统一组织实施;省一级达标高中或县(市、区)一中等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不少于50%。四是2017年启动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8.如何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本科高校机会?
答: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增加农村学生上大学的人数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任务。为让更多的农家子弟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我省改革提出了两项措施:一是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我省农村单独招生计划,拓宽农村、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二是实施省属本科一批高校面向我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招收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确保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本一批录取比例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我省在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省招委会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通知》,报教育部同意,已于2015年3月向社会公布实施。具体措施:一是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等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保留加分资格。二是2015年起,取消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填报省内高校部分农林类专业加分2项地方性加分项目。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保留加分资格。三是2018年起,取消我省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0.为什么要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这项考试的意义重大。首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全面提高综合素养;其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使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扬长避短;第三,为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第四,加强高中教学质量的监测力度,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提升高中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办学质量。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又用于高校招生录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14门,实行全面考核,同一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须参加所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依据。等级性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同一科目提供1次考试机会。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考3门,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
11.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安排?
答:2017年,全省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当年秋季入学的新生须参加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但不参加6门科目的等级性考试,2020年高考仍延续使用现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新生,须参加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学生还可在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选考3门,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当年入学的新生实行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
12.为什么要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行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目的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衔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选拔水平。开展学业水平考试是建立完善中职学校质量评价制度,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考试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具体内容见将由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同一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中职学校在校学生须参加所学专业的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既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又用于高职院校招生录取。
13.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安排?
答:2017年秋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2020年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实行新的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方案。
14.开展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用?
答: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开展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学兼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潜能,扭转“唯分数论”,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用,我省要求学校严格落实“写实记录”,按照规范严谨公开的原则,推进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程序规范化、评价管理电子化、评价监督制度化,建立公示与举报、申诉与复核、诚信与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提出具体的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15.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为增强素质教育导向,我省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普通高中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中职学校注重考察学生公民素养与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专业学习成果以及职业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评价的主要内容须可考察、可记录、可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3年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做得怎样,使评价结果可信可用。
16、实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时间安排?
答:2016年秋季,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新生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五、促进科学选拔人才
17.实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意义?
答:实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是我省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减轻部分学生高考备考的压力。
18.2020年起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新模式?
答:2020年起,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需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专科高职院校,需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文化素质考核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6年至2019年仍实行现行的高职入学考试制度;2020年起,不再组织实施高职入学考试。2017年起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19.2021年起我省普通高考如何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
答: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改革考试内容与评价方式,增加学生选择权,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校科学选才。一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2021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二是改革录取机制。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机制。2018年6月前,招生高校要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按专业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三是改革完善高校人才选拔制度。高校要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从科学选拔人才、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培养需求等,改革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制定不同学科门类或专业(类)的录取要求。
20.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哪一年启动?
答:《实施方案》规定,2018年6月前向社会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起,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21.高校招生投档录取模式如何改革?
答:《实施方案》提出,改进高校招生投档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待条件成熟时,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六、加强招生监督管理
22.高校如何进一步完善招生管理机制?
答:这次改革将在四个方面完善高校招生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学校招生计划安排、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制定、招生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是聘请社会监督员参加学校招生录取过程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三是健全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四是全面实施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23.如何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监督管理?
答:这次改革从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违规行为查处等三个方面,加强考试招生工作监督管理。一是加强招生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畅通信息公开渠道,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加强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考试加分管理。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三是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涉嫌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
24.如何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
答: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促进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八、推进改革的保障措施
25.推进《实施方案》落实有何具体措施?
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平稳实施。(1)省教育厅尽快制定并出台与《实施方案》相配套的文件和具体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落实。(2)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省教育厅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实施。(3)优化县镇、农村高中学校教师编制配置,及时将其编制标准调整为城市标准,加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4)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强化命题和考务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考试招生的专业化水平,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5)加强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做好政策解读,让广大群众全面准确地了解改革方案,凝聚社会共识,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6)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密切跟踪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确保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