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第七章
第七章 管理会计基础
【基本要求】
(一)掌握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目标
(二)掌握管理会计要素和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
(三)掌握管理会计的应用原则和应用主体
(四)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五)掌握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项目的设置
(六)掌握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七)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八)熟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九)熟悉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及账户设置
(十)熟悉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概念和目标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在服务对象、职能定位、程序与方法方面存在区别。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二、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由理论、指引、人才、信息化加咨询服务构成的“4+1”的管理会计有机系统。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是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操作性的系列标准。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应用指引是对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指导。案例库是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经验的总结提炼,是对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实例示范。
三、管理会计要素及具体内容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四项管理会计要素。
(一)应用环境
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基础。单位应用管理会计,首先应充分解和分析其应用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与管理会计建设和实施相关的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资源、信息系统等因素。
(二)管理会计活动
管理会计活动是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是单位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单位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在了解和分析其应用环境的基础上,单位应将管理会计活动嵌入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环节,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闭环。
(三)工具方法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的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
1.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战略管理领城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等。
2.预算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预算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等。
3.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4.营运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营运管理领城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内部转移定价和多维度盈利能力分析等。
5.投融资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投融资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贴现现金流法、项目管理、情景分析、约束资源优化等。
6.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増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绩效棱柱模型等。
7.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
(四)信息与报告
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元素。管理会计信息应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
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旨在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满足管理需要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的具体呈现。管理会计报告按期间可以分为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按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性报告和专项报告等类别。
四、管理会计应用原则和应用主体
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持续创造价值为核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
(2)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3)适应性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与单位应用环境和自身特征相适应。单位自身特征包括单位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治理水平等。
(4)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的应用应权衡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合理、有效地推进管理会计应用。
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视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部的任中心;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行政事业单位。
第二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包括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一、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三)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四)遵守一致性原则
(五)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一般应当设置“原材料”“燃料及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如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等。
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人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并对所有已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审核。
5.归集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三、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一)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概念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指确定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具体对象,即生产费用承担客体。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是设立成本明细分类账户、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以及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二)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一般情况下,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小批单件生产产品的,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多步骤连续加工产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以每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产品规格繁多的,可将产品结枃、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各种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要求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四、产品成本项目
(一)产品成本项目的概念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经济用途,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
(二)产品成本项目的设置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成本性态等设置成本项目。
由于生产的特点、各种费用支出的比重及成本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不同,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些项目,如“废品损失”等成本项目。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输出有关成本信息。
第三节 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一、产品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原则
企业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按照所对应的产品成本项目类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生产成本。
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转成本。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进行直接材料日常核算的,期末,应当将耗用直接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等类似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确定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二、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1.“生产成本”科目。
该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该科目应按产品品种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专栏。期末,对于共同负担的辅助生产成本,应当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2.“制造费用”科目。
制造费用是指制造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期末,将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除季节性生产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二)材料、燃料、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企业发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各项要素费用时,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燃料和动力,一般分产品领用,应根据领退料凭证直接计入相应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对于不能分产品领用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相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燃料也可按照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分配。
(三)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职工薪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一般按车间、部门分别填制,是职工薪酬分配的依据。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
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
(四)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明细账进行。一般按车间及产品和劳务设立明细账。辅助生产的分配应通过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辅助生产费分配通常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
(五)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包括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制造费用应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月末按照一定的方法从贷方分配转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
制造费用应当按照车间分别进行,不应将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汇总,在企业范围内统一分配。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分配方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或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产品分配标准有产品生产工时总数或生产工人定额工时总数、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机器工时总数、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企业具体选用哪种分配方法,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六)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1.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超定额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废品损失可单独核算,也可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反映。辅助生产一般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对于可修复废品,“废品损失”科目只登记返修发生的各种费用,不登记返修前发生的费用,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科目贷方分别入“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结转后“废品损失”的借方余额反映的是归集的可修复损失成本,应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
2.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应从停工损失中扣除。不满1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停工损失,如果停工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应将“停工损失”科目归集的费用计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停工损失”项目。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包括正在返修的废品)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包括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和等待返修的废品)两部分。不包括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对某个车间或生产步骤而言,在产品只包括该车间或该生产步骤正在加工中的那部分在产品。
为确定在产品结存的数量,企业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二是做好产品的清查工作。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下: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分配通常有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等。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1.联产品成本的分配。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联产品的联合成本在分离点后,可按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等合理的方法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副产品成本的分配。
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在分配主产品和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时,通常先确定副产品的生产成本,然后再确定主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四节 产品成本计算
一、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适应各种类型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三、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别作为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具体包括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