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险管理体系
2.2 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
2.2.1 风险偏好的定义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在追求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且能够承担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总量。
金融稳定理事会《有效风险偏好框架制定原则》,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偏好框架、风险偏好声明关键因素、风险限额、内部管理角色和职责四个主要部分。
2.2.2 风险偏好管理框架和风险偏好声明
风险偏好框架是确定、沟通和监控风险偏好的总体方法,包括政策、流程、控制环节和制度
国内银行一般通过风险偏好制度来明确风险偏好的制定、实施、监控、调整等环节的政策、流程。
风险偏好声明是金融机构愿意接受或避免的风险总体水平和风险类型的书面说明,包括定性说明以及有关盈利、资本、风险措施和流动性的定量措施,还需阐明难以量化的风险。
国内银行一般通过风险偏好表来阐明能够接受的定量风险水平和定性的描述。
有效的风险偏好声明应满足以下原则:
(1)包括银行在制定战略和业务规划时所使用的关键背景信息和假设
(2)与银行长短期战略规划、资本规划、财务规划、薪酬机制相关联
(3)考虑客户的利益和对股东的受托义务、资本及其他监管要求,在完成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时,确定银行愿意接受的风险总量
(4)基于总体风险偏好、风险能力、风险轮廓,应为每类实质性风险和总体风险确定能够接受的较高风险水平
(5)包括定量指标
(6)包括定性的陈述
(7)具有前瞻性。
2.2.3 制定风险偏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风险偏好与利益相关人的期望;
2.银行需要考虑该行愿意承担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
3.监管要求
4.充分考虑压力测试(是风险偏好指标的描述、制定、监测)。
2.2.4 风险偏好的维度、指标和体现方式
风险偏好的维度包括:
(1)资本类,包括一级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等指标
(2)收益类,包括相应置信水平下的经济资本、收益的波动水平等
(3)特定风险类指标,包括定量和定性(包括零容忍)的指标。
选取风险偏好指标的原则是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突出先进性和原则性。
2.2.5 风险文化
风险文化是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
除了风险治理和风险偏好外,风险承担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是风险文化的两个重要内容。
风险承担机制的元素包括:谁产生了风险、升级程序、明确的后果。